,谁敢破坏中国的中立,谁就是中国的敌人!我们将血战到底以捍卫民族的尊严!”
8月14日下午,龙谦亲自约见德国驻华大使辛慈。向这位热切期盼着中国加入同盟国的大使先生通报了中国政府的中立决定。辛慈至为失望。对于接下来龙谦指出的青岛将受到日本攻击的危险,辛慈并不惊讶,德国已经预料到这个局面的发生。但当龙谦提出中国和平接管青岛防务的要求以防止日本的蠢动时。辛慈终于爆发了,“这是讹诈!赤裸裸的讹诈!你们中国人所说的恩将仇报!德国守军将血战至一兵一卒,绝不屈服!”
“不,亲爱的大使先生。这不是恩将仇报!”龙谦严肃起来,“德国与我国的合作是互利的,我们在得到贵国帮助的同时,也给予了贵国想要的东西!两国的友谊不能抹平历史。青岛被德国占领是中国人民的耻辱,如果威廉港被英国强占。德国人民会是什么心情?而且,这场大战的爆发跟中国没有丝毫的关系,现在却要中国承受战争的风险。青岛居民不止德国军人和侨民,他们只占了几十分之一!更多的是中国公民!政府必须考虑他们的安全。辛慈先生。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德国胜利。但是您要知道,没有援军的堡垒终究会被攻破的!没有例外。如果德国政府明智的话,就会选择我提出的方案,侨民不必说了,如果要回国,我国政府将负责将其送回国,如果不愿回国,可以在济南、南京等城市择地妥善安置。对于德国守军。可以保留所有私人物品,军官可以保留佩枪,由我国负责分期送回贵国。他们都是优秀的军人。在这里注定被毁灭,但回到德国,他们将发挥贵国希望的作用。”
没有援军的堡垒注定被攻克……辛慈冷静下来,“总统先生,我会将您的意见报告国内的。”
辛慈回到使馆后,还是立即给青岛驻军司令官施特劳斯少将发了一封密电。转告了最新得到的消息。施特劳斯少将终于明白华军在山东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大演习的用意了,中国人非凡的洞见和见利忘义令他沮丧且愤怒。但很快又疑惑起来。“和平堡垒”演习是六月下旬开始的,当时萨拉热窝的刺杀尚未发生,中国人如何预见到欧洲局势的巨变?这无论如何讲不通。但继年初莱州演习后,中国人再次集结重兵于山东,显然不合情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在青岛基地效力十几年的军人,从陆战营营长而第一军需官而参谋长而司令官,斯特劳斯将军已经和蒙山军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深知由蒙山军为骨干组成的国防军的实力。最为糟糕的是,中国人也明白青岛德军的实力。华军中央军区的高级将领,司令官封国柱上将,第6师师长瞿鸿翔少将多次参观过青岛要塞的防务,谁能想到中国人会成为德国的敌人?和平接管青岛基地以应对日本的进攻,保证德军官兵的安全并将德军官兵全部送回国……这跟投降有什么区别?让卑鄙的中国人见鬼去吧!
施特劳斯将军虽然愤怒,但他必须正视威胁了,因为中国人对青岛防御已经了如指掌!该死的!谁能想到这一步呢?
为保护远东舰队和青岛港口的安全,德国规划建设了规模庞大的军事防卫工程——青岛要塞,设立了众多炮台、堡垒、军营及附属设施,成为远东著名的海防要塞。
德军沿市区东部的太平山麓和海泊河中下游一线,构筑了南起浮山湾小湛山,北抵胶州湾内海泊河口全长六公里的步兵堡垒防御工事。德军沿防御线高地共构筑了小湛山、小湛山北、中央、台东镇、海岸五大堡垒群(即民间所称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炮台)。装备4门、2门、4门、7门及4门火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mm火炮及满清陆军的老式炮。
这些堡垒由一处大堡垒、二至四处中小堡垒组成,每处堡垒均有地下通道连接。在大堡垒周围另有九至十三个不等的战时小堡垒,用以驻兵、贮存给养、弹药和作战指挥与掩体。步兵防御线居高临下,设计周密,易守难攻。原计划在堡垒线外侧开挖一道深约5米,宽约6米的壕沟。沟底和堡垒周围架设了通上电流的铁丝网,一直连接南北海滨。在壕沟两侧再沿壕沟修筑一长串步兵掩体和火炮、机枪掩体(地堡),配置轻型火炮、机枪、步枪等武器。将构成长达6公里的坚固防线。除此之外,德军还计划在浮山——孤山——楼山一线修筑了外围警戒防线。
这个防御计划是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起初是因为中国人的孱弱,后来是因为与中国国防军的友好关系。防御计划实际是针对其他军事力量,比如日本、俄国或者英国。当青岛要塞被从他地登陆的武装力量包围时,要塞仍可以坚持半年或者更久。但针对陆地的防御在后期并未完成,比如小湛山一线的壕沟和电网修筑计划就搁浅了。原因当然是由于新中华的建立,德军将华军视为了友军。从未考虑过于中国国防军开战,又相信国防军有足够的实力阻止别国的侵略,这部分工程就放缓了(事实上被取消了)。
但针对海上的威胁,青岛德军的工事却很强。德国海军部在规划青岛要塞时。除将原清军的炮台设施予以扩建,安设新式火炮外,又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永久性大型炮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