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该地,即可用火力打击两翼守军,扩大突破口及掩护部队做纵深突击。
突破口选择得当,炮兵火力组织组织的好,进攻部队又是第四镇主力,冯国璋的精心策划的战术受到了奇效。十三标轻松夺取了三营阵地,俘虏约八十人,这些新兵居多的士兵尚未从猛烈的炮击中清醒过来,北洋兵便冲了上来。亲自带队冲锋的十三标一营长发出了信号,根据事前研究确定的联络信号,要求炮兵继续延伸打击纵深目标,掩护他的部队冲击,基本肃清五十三团三营的抵抗后,十三标一营开始分兵沿着被炮火破坏的交通壕向左右两翼突击,以扩大突破口,跟进的二营则朝蒙山军第二线阵地冲击。一切都完美按照事前的计划执行着。
五十三团的确是一个弱团,主要表现是新兵比例过高。冯国璋的确在战术研究上有自己的一套,效果明显!战斗开打后仅一个小时,十三标即全部占领预定的突破口并且击退来自两翼的反击。部队仍保持旺盛的攻击力,两个营的部队前出至一线阵地后越二百米的二线阵地。第七协紧急调上第十四标,顺着十三标开辟的通道进入蒙山军阵地纵深,而冯国璋还有后手,他将第八协陈光远部第十六标再次用于五十三团阵地,集中打击这个已经乱了方寸的团队。
北洋预备兵力的投入,使得五十三团更加被动,二营承受了来自突破口和正面两个方向的突击,下午一时二十分,二营阵地陷落。营长阵亡,大量的士兵被俘或者逃至后方阵地,十六标在突破二营阵地后,留下一个营朝五十三团最后一个营攻击,主力越过一线阵地。加入到对十八旅二线阵地的攻击中。
五十三团团长因为到一营阵地避开了掩蔽部的那场灾难,大致清楚自己一线阵地被全部突破的他血涌头部,当即率领警卫连朝二营方向反击,与北洋十六标混战在一起,双方官兵在残破的交通壕内厮杀,白刃相见,杀红眼的警卫连近距离投掷手榴弹。给十六标带来巨大的伤亡,但这个老兵居多的警卫连在半个小时内即流干了血,团长身重三弹阵亡。除了一营阵地还在坚守,五十三团阵地在开战后两个小时即陷落了,第四镇主力顺着五十三团敞开的口子涌进来,因为五十三团主力来不及有序撤离。兵力孱弱的二线阵地挡不住北洋的攻击,随即被突破,北洋军因连续突破两道阵地,士气大震,嗷嗷叫着朝十八旅的最后一道阵地冲去。
一旦突破十八旅最后一道防线。不过一小时即可抵达德州城下!那里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兵员了,因为第六师面对北洋三个镇,后备兵力本来就不充裕。
最后一道防线上蹲着十八旅五十四团。十八旅的布阵与十六旅相同,也是前面摆了两个团,后面留了一个团。第一第二两道防线都是前面两个团(五十二、五十三)的防区,预案规定,利用第一道防线给予敌人重大杀伤后,部队将循序转入第二道防线做持久坚持。第三道防线的守卫由第三个团负责,该团同时担负增援前敌的任务,如果第二道防线被突破,五十四团将担负反击作战的任务。
但第二道防线很快就失陷了。原因是五十三团根本就来不及后撤就被打瘫了!当大批敌军在炮火掩护下冲向最后一道防线时,五十四团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反击呢还是就地固守?来不及详细了解情况,也未接到旅部甚至师部的指示(电话线断了),五十四团团长做出了决定,取消反击计划,就地固守。
这个决定挽救了十八旅的崩溃。虽然使五十三团陷入灭顶之灾,但五十四团依托既设阵地将疯狂扑上来的两个标的北洋军挡住了。
等通信线路恢复,五十四团先后接到两道不同的命令,旅长段宝昌命令五十四团出击恢复第二线阵地,接应苦战中的五十三团。但五分钟后叶延冰的电话则指示五十四团务必固守第三道防线,如有一个敌兵越过防线,杀头!
师长的命令当然重于旅长。五十四团一面报告旅部,一面取消出击命令,就地固守。
段宝昌旅长是山西人,和打下衡阳的阎树林是一批加入蒙山军的山西兵,“二一”整编即进入预备役部队,在第五镇组建,宁时俊接替去东北的鲁山出任预备役司令后,段宝昌成为预备役的高级军官,出任团长,山东军大扩编升任旅长。就履历看,段宝昌这批人升迁的速度超过了蒙山军主力部队,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就统军打仗的本事,他不如留在第五镇慢慢升上来的同伴。
段宝昌和阎树林等人在蒙山军中有山西帮的称呼,这当然是私下传的,因为龙谦祖籍山西,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是主流,但也成了气候,当年在太原及娘子关附近招募的山西兵大多走上了领导岗位,但在作战部队的不多,更多的进入了后勤、辎重系列,或许有宋晋国的因素也说不准。段宝昌及阎树林是这个小团体的领袖,因为他们的职务最高。
段宝昌在确认五十三团被突破后做出了错误的指挥,他立即下令一线的最后一个团——十八旅的主力团五十二团侧向反击五十三团突破口,一面调集旅部警卫营及工兵营等部队,由其亲自带领正面反击突破口。他还希望着恢复阵地,至少要将五十三团的残部接应出来!丢失一个团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