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自成败退回京城以后,杨如松让外城内的部队严阵以待,这可以说是谨慎之举。du00.com可是当大顺军撤离京城,杨如松非但没有趁虚占领内城和皇城,反而还是坚持着紧闭外城城门,这明显就是故意为之了。
之所以如此做,当然是吴世恭和吴三桂有着私人恩怨。
外城如此严密的防守,根本派不出去人打探消息,所以就是看到大顺军溃散,内城也是处处火光,外城内的人也不敢出城,就更不知道大顺军是被清军和关宁铁骑联合击败的。
而在先前,外城被大顺军主力压着猛攻,可大顺军又是败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所以杨如松只要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就可以得出结论,关宁铁骑的战斗力是强于李自成的大顺军。
因此,杨如松连内城和皇城都不去占据,就是要死守住外城不放。要不然,外城这少量的兵力,分散到了这么大的京城中,就像是一碗水撒进沙漠一样,反而是阻挡不住“实力惊人”的关宁铁骑。所以还不如现在就死守外城呢。
杨如松的想法也很简单,他首先是要保住薛呈麟这些吴世恭的家人,而控制住太子朱慈烺等人则是次之,最后才是护卫住外城内的百姓。
所以现在的杨如松,他绝对不会让吴三桂进入外城,万一关宁铁骑进城后与汝宁军发生战斗,实力“逊色很多”的汝宁军就肯定护卫不了这么多的吴世恭家人,甚至连薛呈麟都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杨如松索性以“防止城外乱匪侵扰”的理由,依然是紧闭城门。如果未来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想要进外城,那杨如松就会据城死守,等待吴世恭率领的汝宁军主力的到来。
当然,杨如松他们也知道,现在的外城内是谣言四起。许多官员,甚至一部分原明军都聚集在太子朱慈烺的身边。而外城内也明显分成了两派。
可是为了防止城内矛盾的激化,杨如松就让自己的部队。避开了太子朱慈烺的府邸,防止发生任何摩擦。而杨如松更是安排了精锐部队守卫在薛呈麟他们身边。
反正现在的杨如松已经是想通了:如果能把太子掌握在汝宁军手中,那是最好。可就是不能够,那也无所谓。等到汝宁军的主力来到京城以后,肯定会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决一雌雄。等到胜负的结果出来以后,太子朱慈烺的作用也就无关紧要了。毕竟现在的太子还未坐上龙椅,而即不了位的太子,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吧!
所以杨如松准备一旦情况不妙,就把太子朱慈烺和亲太子的官员和部队送出外城,索性做个好人。交由吴三桂来安排。反正现在一切都是以薛呈麟的安全为重。能用太子拖上一些时间。那就好上一些时间吧!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只维持了短短的半天时间。当一群官员和内官聚集在东郊迎接时,傲然来到的竟然是胡服辫发的清军八旗兵。转眼之间,那些清军就已经进入内城。布满了城中的城垣。许多人都是错愕不已,难以置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还好外城的城门还是紧闭着,在杨如松的急令之下,城中军民又是紧急动员了起来,要防备住清军攻打外城。而外城内隐隐分成的两派,又立刻在清军的威胁之下团结了起来。
“皇上!皇城到了,请您下马!”几位鲜廉寡耻的官员和内官要把皇太极迎接进宫。
而皇太极走过了金水桥,看着那高耸的承天门(天安门),兴奋地笑道:“朕总算是走到这里了。”
一群清军将领簇拥着皇太极走入了皇极殿(太和殿)。皇太极走上了正中的龙椅,并且在龙椅上落座。而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清亲贵和将领们立刻跪下行礼,三呼:“万岁!”
等到行礼毕,皇太极虚扶起众人,接着说道:“既已占据北京城。那大清国的都城也将迁至这里。不过军情紧要,诸位仍需努力!”
“喳!”
“阿济格、多铎,你们俩人和平西王一起依然追击西逃的民贼。”
“是!皇上!”
“多尔衮!你领军攻打外城。这外城内还有一支明军在抵抗,要全力攻下。听说大明的太子和几位皇子也在外城,你一定要擒获他们,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得放跑了。”
“是!皇上!”
“阿巴泰!你领军去通州,平定驻扎在那里的明军。这通州城内有着供应京城的大批粮草,你可要小心一点,别让那些明军都烧了。最好是逼降他们。如果他们投降,可允他们一个好前程。等到拿下通州以后,你再回来与睿亲王一起,共同攻打外城。”
“是!皇上!”
“范先生!你安排人手安抚城内百姓,扑灭失火,要让城中早日安定下来。”
“是!皇上!”
“洪先生!你要遍访前朝官员,尽量要让他们都归顺于我大清。”
“是!皇上!”
……
皇太极的一连窜命令发布下来,终于是安排得差不多了。当他刚想挥手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