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还有一更月票加更
对于法国来讲1871年是不平静的年份,这一年欧陆发生了三件重要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德国宣布成立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且颁布帝国宪法。第二件事是沙俄利用普法战争的变局,强烈的要求修改伦敦海峡协议,英国在失去了所有盟友的情况下被迫让步。第三件事是日本伊藤博文等人组成的苍岩使团访问欧美,拉开了明治维新脱亚入欧的新篇章。东方现在情况如何拿破仑不想去管,但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却是法国必须争取的一个对象。就算法国没有实力把沙俄变成自己的盟友,起码要让他在对法国的态度上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趁着亚历山大二世还能多活十年,巴黎政府还能同俄国争取十年的和平相处机会。拿破仑对俄国还是抱着肯定的态度,毕竟他在巴尔干半岛与俄国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是俾斯麦不一样,德意志始终站在奥匈帝国这边,一旦巴尔干半岛的火药桶无法解决,德国人会坚定地树立反俄大旗,也正是因为德国这种为了大陆均势而左右摇摆的外交手段,导致后期威廉二世走了一步臭棋,与奥斯曼土耳其结盟,将而国彻底的逼到了英法这一边。
原本签订伦敦海峡协议应该由法国总理出手,甚至应该派遣一个的外交大臣过去,向欧洲各国说明法国打酱油的决心,然而拿破仑却决定亲自的淌这趟浑水,因为他想要在谈判桌上跟俄国人拉拢关系。
1871年3月13日,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德意志、奥匈、法兰西、意大利和英国等七个国家又聚集在伦敦,准备签订另外一个公约。关于俄国人在黑海问题上的权力,英国最后能够限制俄罗斯巨熊的链条已经断裂,一个威胁到地中海的帝国舰队正在重塑荣光。
参与伦敦会议的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首相兼任外交大臣,唯独拿破仑是以国家元首的身份亲赴英国,这让人感到非常惊讶。
英国首相格莱斯顿误以为法国准备改变计划,重新站在英国这边。当拿破仑到达英国之后,他还特地的去找了对方一趟,希望能从拿破仑口中得到确切的回复。
当英国首相格莱斯顿看到拿破仑的长相时,也不尽对他酷似第一帝国君主的身高和长相所震惊。
不过拿破仑却对这位“一个坐在马朱巴山和喀土穆侮辱下的怯懦的小英格兰人”提出的建议一点也不感兴趣,他不是冲着这次的伦敦海峡公约来的,而是为了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牵上关系,所以委婉的拒绝了英国首相格莱斯顿的邀请。
“法国暂时不参与到任何的国际事务争端,对于英国首相所面临的局面,我们深表遗憾。但同时也希望能够督促各方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搁置争议,达成协议。而且我现在也不希望被以前的盟友从背后捅刀,尤其是那些为了我的利益可以牺牲盟友的大国。”
这是标准的外交部废话模式,但同时也表明了拿破仑的坚定立场。他的意思很明确,你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因为你们没帮着法国人揍德国人。
“那你为什么要亲赴伦敦?”
英国首相格莱斯顿的惊讶的问道,“难道法国的国家元首都这么勤勉吗?还是巴黎被这场普法战争打成了惊弓之鸟。”
面对英国首相在外交事务上的低能,拿破仑没有说话,他只能选择沉默以待。知道事情不可能再有进展,格莱斯顿也只能起身告辞。临走之前还叮嘱拿破仑,如果巴黎改变想法的话可以找一趟自己。
然而拿破仑回复对方一个平静的笑容,话到嘴边的“滚”咽回去了。
自讨没趣的离开之后,拿破仑终于动身准备去找一趟俄国首相哥恰科夫,这才是自己伦敦之行的主要目的。当哥恰科夫打开门看到拿破仑之后,表示非常的惊讶。他没有想到法国的元首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而且还口口声声的说要跟俄国做一笔交易。
更让哥恰科夫感到惊讶的是拿破仑流利的俄语,甚至带着一点莫斯科的口音。之前的巴黎和会上,他一直在用法语说话,完全没有想到对方的俄语居然讲的这么流利。
在经历了开头的惊讶之后,双方也正式的切入了正题。普法战争的前期打得一塌糊涂,甚至连各国的军事观察员都只能摇头叹息,对法军接二连三的失误感到非常疑惑,完全没有了当初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唯一可圈可点的一场硬仗是巴黎保卫战,此时的法国军队仿佛焕然一新,以顽强的抗争阻止了德国军队的前进。
俄国将领缅希科夫在看到巴黎保卫战的表现之后,表示连俄国的士兵,都无法做到这样的地步。
“拿破仑阁下,如果你是过来跟俄国商讨结盟事项,或者其他内容的话,我想你还操之过及了。现在俄国的主要精力都在这场伦敦会议上,暂时没空去理会其他的事情。”
哥恰科夫对德国抱着很大的幻想,亚历山大二世和他都认为俄国在欧洲大陆上最重要的盟友,是德意志。如果能将俾斯麦争取过来的话。
不过想要做一个煽风点火的欧洲搅屎棍,拿破仑还不至于被他们的这番话逼得知难而退。反而顺着他的话题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