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喀山汗国尚有与大明远征军争雄的能力,那西伯利亚汗国则是典型的老少边穷。但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的总面积有965.3万平方公里,几乎等同于当时大明帝国所拥有的土地的七成。
虽然整个西伯利亚汗国的人口不足二十万,但卡西木汗还是将所有四万壮丁全部征召入伍。四万牧民骑兵,这便是西伯利亚汗国的全部战斗力。总兵陈棐召见了西伯利亚汗国毗连的蒙古部落和各个部族的头人,向他们询问边境形势,并授权他们一起去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同时,命令一起前来的五千女真移民和五千达斡尔人在西伯利亚汗国大明军队所到各地就地构筑工事堡垒,招募军队,添置武器,就地开发西伯利亚汗国。
根据总兵陈棐的命令,大明移民、大明所属各蒙古部落与西域各族都有权在乌拉尔山东侧以及鄂毕河及其支流图拉河、托博尔河和额尔齐斯河等地建城募兵,就此大明的势力直接扩张到西伯利亚汗国境内。
西伯利亚汗国的领地西至乌拉尔山,东至鄂毕河,向北直达北冰洋,其统治中心正位于额尔齐斯河一带——正是《世界境域志》中所述的荒芜之地;而在此聚居的除蒙古人外,还有突厥诸部落与诸如奥斯恰克人或是汉特人的土著民族。蒙古人与突厥人相对发达,而其他民族甚至有些仍处于石器时代。
历史上中原王朝对这一地区兴趣索然以至于无心北上,成书于10世纪末的波斯文著《世界境域志》对这一代的描述为:南为额尔齐斯河及也的里河,西为钦察(即金帐)人的一些地方和北方无人地区,北部为人类不能生活的北方。
西伯利亚这个名称来自古突厥语,意思就是“宁静的土地”。西伯利亚鞑靼人以此为国名建立西伯利亚汗国,也有说法说是“鲜卑利亚”,来自鲜卑民族。悖有另一个解释,西伯利亚被解作昔班的地方,因为他的封地确实是在西伯利亚。一说是大明以锡伯族的族名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西伯利亚”。早在石器时代以前,西伯利亚已经有人居住。当时西伯利亚的气候比现在温和得多,而且当时的水位比较低。现时的白令海峡,当年有一条陆桥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现时美洲原住民的大多数人口都是透过这条陆桥从西伯利亚来到美洲的。西伯利亚亦是古代不少强悍民族的摇篮。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及女真等等各种民族都是从西伯利亚崛起的。东斯拉夫人前往西伯利亚旅行可追溯至11、12世纪,当时诺夫哥罗德人与西伯利亚猎人建立贸易关系。最远到达叶尼塞河,这是《大明基辅罗斯诸省历史往事》里说的。
西伯利亚地区有非常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矿物资源、茂盛的森林及位于西伯利亚西南部的大草原。西伯利亚平大致可以分成西西伯利亚平原及中西伯利亚高原两部份。这广大面积的土地大多数都是沼泽,并不适合耕种;其他非沼泽的地方,以一年的一大半被冰遮蔽了的土地,以泰加森林的针叶树为中心的森林带很广阔。但是近年由于开发的过度,使环境破坏成为问题。极北地区被称为冻原带,终年被永久冻土所遮蔽。在西伯利亚有西伯利亚虎,即东北虎。它们主要在泰加森林生活。这个森林亦是很多野生生物生活的地方。
西伯利亚有以下湖泊及河流安加拉河,额尔齐斯河,贝加尔湖,勒拿河,鄂毕河,通古斯河,叶尼塞河。大明的军队就沿河北上,西进和东进。各地的酋长和部落首领眼见明军强大,不想和明军交战,纷纷投降。
在额尔齐斯河,以往只以游击战骚扰明军部队的卡西木汗带领四万大军堵住明军的道理,不让明军进入西伯利亚汗国首府卡什雷克。
其实,游击战队明军基本无效。因为,明军的蒙古骑兵也是以游牧骚扰战斗见长。四万蒙古喀尔喀骑兵和西域骑兵,以五千人为一队展开。一万女真和达斡尔人移民,八万喀尔喀蒙古部落殿后。同时,来自外蒙本部的十二万喀尔喀蒙古部落也正在向东西伯利亚赶来,为表忠诚,兀达博罗咬牙组织了四万蒙古喀尔喀游牧骑兵。加两万武装开拓团,和明朝政府派出的两万明军骑兵新军。很快,在西伯利亚汗国,明军集中了十四万大军。明帝国派来的征服者已经远远超过了西伯利亚汗国的居民总数,明军所到之处,无不披靡。
喀尔喀蒙古骑兵和部落对于当地的蒙古人和其他土著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凡是不肯投降的,在攻打之后,统统吊死和砍杀。
那些坚持抵抗的部落,几乎全被剿灭。加上喀尔喀蒙古部落也不怕冷,哪里偏僻和偏远他们都能去,所以当地土著几乎无处躲藏。听到自己的领地被烧,妻儿部族被杀,本来就不想抵抗的各位头人和酋长、贵族更是心存不满,士气低落。他们纷纷偷偷逃走和哗变,这让卡西木汗的军队在正式战斗之前就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对于投靠自己的西伯利亚贵族和酋长,总兵陈棐给予重赏,底下的士兵们也给他们吃饱和安抚。
卡西木汗在明军的打击下,空前孤立,以至于睡觉都不敢长时间合眼。每半个小时就让心腹叫醒一次,搞得自己十分疲惫。而他向昔班王朝请求的援军的信使,绝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