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1621之大变革> 第124章 124.初临贵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124.初临贵州(1 / 2)

河南弘农卫,晋豫交界处,后世的三门峡处,吕梁镇抵达弘农卫后,当地官员出面,给吕梁镇送来一应吃食。

过平阳府后,吕梁镇基本就是走得水路,水路的速度远快于陆路,两日后便抵达弘农卫。

在弘农卫这里,吕梁镇抵贵州有两条路,一是继续走水路过陕南进四川,二是走陆路过湖广直接到贵州。

谭良栋和参谋司的人计算了两种方法的里程后,吕梁镇选择了走陆路。

干旱的影响越来越大,河南境内的多条黄河支流水量明显减少。卢象升看到这种情况很担忧,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不是山西和陕西,作为大明的主要产粮地,要是河南出了问题,中原也就完了。

路上补充了三次给养,吕梁镇出了河南,进入湖广行都司。卢象升和行都司指挥使打了一声招呼,从郧阳府过境。

郧阳这个地方,在元明两朝十分有名。元末时期,天下大乱,流民遍地,郧阳山高林密,大量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躲进郧阳,靠着老林子打猎勉强过活。

明初,朱元璋派卫国公邓愈镇守襄阳,专门下旨让邓愈派兵把躲在郧阳的流民驱赶出来,并封禁郧阳。到了正统年间,禁令形同虚设,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大量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跑进郧阳的老林子,朝廷无奈之下,在郧阳筑城设县,希望能以郧城来管理日益增多的流民。

到了天启年间,天灾人祸频发,郧阳的流民越来越多,郧城的朝廷官员连城都不敢出,湖广行都司对郧阳府的流民也是不敢多过问。

崇祯年,郧阳府的流民已过百万,在陕北被洪承畴打得无力反抗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在郧阳再次壮大,一个打到南直隶,刨了老朱家的祖坟,一个攻占襄阳,打得左良玉见了农民军就跑。

在郧阳府的官道处感觉不到什么,但你进那些老林子里,就会发现一处处的小寨子,里面住的都是从别处逃亡而来的流民。

可以讲,郧阳府就是一处火药桶,若是哪天有外来的火星,一点就能着,把整个大明腹地给炸烂。

谭良栋也听过郧阳府的事,在吕梁镇过路时,谭良栋让吕梁镇全速前进,尽快离开郧阳府。以郧阳府现在的情势,行都司和当地官府根本控制不住地方局势。

卢象升眉头皱得更深了,以前他以为朝廷的危机就在辽东,现在看来辽东的敌人都不算什么了,内部的问题才是大明需要迫切解决的。

在吕梁镇过郧阳府时,远在成都的朱燮元接到兵部发来的公函,让他安排吕梁镇的驻地。

“四千人,这吕梁镇还真是出人意料。”吕梁镇千里转战,不会让民夫随行,这四千人是实打实的四千人。

“乾象,把地图打开。”罗乾象听到朱燮元的招呼,连忙打开地图。罗乾象本为叛将,被朱燮元招降,在平定奢崇明的过程中,朱燮元策反了不少叛军将领,攻下永宁后,朱燮元为了安降将的心,便把罗乾象留在自己身边,给予优待。

罗乾象打开的是一幅标准的明军制式军用地图,覆盖了川黔两地,官道、驿道、小道都有标注,己方军寨、敌军军寨也被画上。

朱燮元在川贵边界看了半天,决定道:“吕梁镇,就先驻守这。”

罗乾象看过去,朱燮元指的地方正是赤水卫,也是现在川贵交界处唯一一个还在明军手里的卫所,并且这赤水卫背靠永宁卫,就是奢崇明原先的老巢永宁宣抚司,石砫的白杆兵正驻扎在那。

信使得了朱燮元的令,往吕梁镇送去。

谭良栋是在荆州府境内接到朱燮元的手令,既然朱燮元要让吕梁镇驻守赤水卫,那下面的路就不能由吕梁镇自己选了。

朱燮元派来的信使也是领路人,带着吕梁镇沿着长江走水路进入四川境内,在夔州府休整后,过重庆府,到达此次的目的地赤水卫。

历时二十八天,吕梁镇从吕梁到贵州,整个吕梁镇从上到下,包括谭良栋和卢象升,体会了一番超长途行军的苦,

在路过重庆府时,谭良栋见到了朱燮元派来的慰问大使,带来了大量的新鲜瓜果。

川贵属于西南内陆,九月份天气仍很闷热,由北方人组成的吕梁镇在这样的天气下行军,早就渴得不行,朱燮元派人送来的瓜果正合适。

慰问大使见到谭良栋和卢象升,拱拱手道:“卢提督,谭将军,可还吃得惯?”

北方主食是面,南方主食是稻米,卢象升还好,他本身就是江南人,谭良栋就有点不习惯了,习惯了吃面,乍一换成大米还真有些不适应。

“还行,地图送来了没?”谭良栋问道。

“地图在马车里,这是总督大人专门吩咐过的事,下官可不敢忘。”

谭良栋让参谋司的人把马车上的地图搬下来,朱燮元给谭良栋提供的地图比兵部给的要详细得多,有川贵两地的整体地图,也有各地分府的详细地图。

慰问大使继续道:“卢提督,谭将军,总督已经在赤水卫为吕梁镇备好物资,等你们过那边时便可交接。”

卢象升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