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大时代变革的背景之下,总有无数的小人物被时代的浪潮所波及,他们无奈、困苦、压抑,却又顽强地挣扎着、适应着、寻觅着、生存着,其中的一些人还被浪潮所涌推着达到了之前难以希冀的高度。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诚然也。
黄巢军迅速地占领了长安城,使得城内的人们来不及选择出逃便被堵在了里面,这一年正巧是朝廷一年一度的抡才大典举行之时,一些考试结束了的学子们尚未离京便被堵在了里面,出去不得。
这些人或躲在京内的亲戚家中,或滞留在旅店馆驿之内,外面兵荒马乱,黄巢军又戒严京城严禁随便出入,这些人困在这座江山易主的长安城内,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
黄巢不知道他们,达官贵人们更不屑理会这些白衣,这群小人物如同蝼蚁般寂静无声地苟存在这座城市中,无人知晓,谁都不会知道,这次被困在长安的人群中,会走出三位极品谋士,他们的智慧和谋略在后来的日子里,点亮了那段历史的天空。
这三个人就是:敬翔、韦庄和罗隐。
敬翔是同州人,对长安比较熟悉,今年科举考试的结果令敬翔很上火,题目也不偏,自己发挥的也很不错,结果竟然连个末榜都没排上,也太搞笑了吧。
敬翔将其归结为有内幕,暗箱操作,愤慨不已的敬翔正在大叹伤不起的时候,黄巢军突入了长安,这就给敬翔摆出了一条仕途道路。
改朝换代了,新朝广招青年才俊,敬翔旁边的一些书友、同伴都去朝廷那里要求效忠新朝,换取一个官职。
敬翔看着这些兴奋不已的人们,无奈地摇了摇头,大齐国还未立稳跟脚,现在就冒险下注,太孟浪了吧,再说敬翔也不看好黄巢等人,因此他没去掺和这个热闹,长安以后必然成为战场,为了不卷入这场血腥之中,敬翔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寻机会离开长安,他选择了去汴州投靠同乡王发,王发在那边混的还不错,如果有机会将自己推荐到宣武军作幕僚,也就不用靠这坑人的科举晋身了。
敬翔没有想到,自己正谋划着一条灿烂的道路,自己将来会遇到一位铁血霸主,而那位霸主此刻其实也在长安之中。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此,你就算站在我的面前,我还是不认识你。
再来说一说韦庄,这一年,韦庄已经四十五岁了,在进士科考中年岁不算太大,然而历次落第的惨痛经历也使得韦庄非常无奈,因此其对这次考试失利的结果表现的很麻木,打起了下次再努力的信心之后,还未来的及出城,韦庄也出不去了。
这位老兄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考考考考,不考上个功名誓不罢休,你黄巢就算当皇帝,来年也总得开科举考试吧?大不了来考你的试题呗。
韦庄是一个挺物实的人,但他已经过了冲动的年龄,对于黄巢入城后招贤纳士的告示,韦庄一点也没有心动,再看看吧,现在的情势确实太不明朗了,韦庄没有想到自己这一耽搁就在这个长安城内耽搁了两年。
韦庄现在还根本不能想象,自己未来会在遥远的巴蜀之地指点江山,而知遇自己的那位老大,此刻正在忠武军里面当差点卯吃粮呢。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曲菩萨蛮将韦庄带进了江南的憧憬中,如果有可能,我想去江南做官,韦庄想着,他不会知道,命运后来确实为其打开了通往江南之门,而从那时起,他也踏上了颠簸起伏的坎坷之中。
还有一位罗隐,这位老兄是个愤青,才华虽然横溢但朝廷的庙小,容不得这位斗志昂扬的有志青年,在漫长的科考失利时期中,当年的愤青最后蜕变成为了一位哀怒的老头了。
这一年,他又来到了长安,亲眼目睹了长安的离乱,被困在寓所的罗隐对于长安陷落的现状万分悲痛,他是一个面冷心热的人,其一面对朝廷讽刺挖苦,另一面对朝廷却是万分忠贞。
匹夫未敢忘忧国,在这段黑暗的日子里,罗隐躲在寓所里面深深地沉思着,朝廷的腐败暗弱让其对之哀其不胜,怒其不争,怀着对正统的忠贞,他决定学古人隐世不出,他不愿意在长安城内残喘,罗隐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出城去,逃出去之后就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世不出,终老一生。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罗隐最终走到了九华山下,在那里,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日,直到再次出山时,他已是两鬓斑白的老者,那时的吴越王恭敬地将其迎入了府内,而此时的吴越王还在跟自己的大哥瞎混。
黄巢看着大批的白衣书生进入到赵璋的宰相府内登记造册,他们不一定都是人才,但这些人却都是拥护新朝的,这就行了,黄巢现在最急迫需要的就是人们对新朝的认同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