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骈的告急书传递到唐帝的手中之时,唐帝也懵了,之前的印象中高骈属于那种不用领导操心,自己就能搞定的好同志,怎么突然也变成甩手大掌柜了。
“高骈,你这样可太不厚道了吧,当初说自己能搞定,把诸道军镇协防长江的军马撤回,如今弄得贼军过江无人防守,自己又畏敌不战,太过分了吧!”年轻的唐帝很生气,压不住心中的怒火,立即让人起草了份诏书,专门埋怨这个坑货,也希望其能够要些脸面,主动出击,将功补过。
高骈才不吃这一套,脸都不要了,还怕这个,“臣奏闻遣归,亦非自专。今臣竭力保卫一方,必能济办。但恐贼迤逦过淮,宜急敕东道将士善为御备。”
也就是说,我承认诸道兵马是我提议让其撤回的,但请皇帝您注意一下我只是提议,最终拍板同意的可是您这位领导啊,如今发生这方案失败了就让小弟顶缸的事情,大哥你也太没担当了吧,现在我不背这个锅。
再者我也没说我如今搞不定,作为淮南节度使,再难,我自己也肯定会搞定淮南这一亩三分地,但是我友情提示一下啊,人家黄巢军的口号可是要渡过淮水北上打到长安去的,您还是赶紧调派中原及关东诸镇积极防守为上啊。
无耻的的论调,无耻的回复,也太没有君臣尊卑了,但对于正沉溺在修仙之旅的高骈来说,天子确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也是凡人一个嘛,想说就说,这个时候了你能耐我何?
说到底还得仰仗着咱,最好别撕破脸啊!
朝廷对这种无赖似的将领也很无奈,确实人家实力在那里摆着呢,对于功高势大的高骈,朝廷发泄完怨气后还是心平气和地跟其进行了交涉,要求其届时配合河南藩镇一道进剿黄巢军。
朝廷的使令立时从长安发送到河南道各个军府藩镇之中,整个儿河南道内州府县邑全部动员起来了,从东部的登州、莱州到西部的汝州、陕州,整个河南道充满了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曹全晸被再次启用,此时的卢携因为中风而偏袒难行,加之高骈也靠不住,只能重新启用这位百战老将前去淮水一线布防。
被任命为天平军节度使兼东面副都统的曹全晸领着儿子曹翊率军南下,踏上了布防淮水一线的征程,这条防线决定着中原各个藩镇的命运。
朝廷的布防方案很明确,第一道线是淮水东西一线,由曹全晸负责,进行阻击和拖住黄巢军,而高骈的淮南军则在曹全晸等军与黄巢交战或对峙时,进行突袭,从而歼灭敌军。
朝廷还设计了第二条防线,一旦第一道防线崩溃,敌人沿着泗水北上,届时西进突袭洛阳时,一定会经过溵水,那么各个藩镇之前调往溵水的部队就可以依托溵水进行狙击。
朝廷的第三道防线是第二条的补充,令泰宁节度使齐克让屯汝州,汝州把控山南东道,翼护东都洛阳,是朝廷要害之地,如果第二条防线崩溃了,那么齐克让的泰宁军就可以上去补刀,既可以保卫东都洛阳,又能够间接阻止黄巢军沿着邓州之地北上进攻长安蓝田关。
三条防线看似固若金汤,每条防线实力都很强大,而且此刻河南诸道的节度使们还都是听朝廷话好孩子,执行力应该没问题。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刘汉宏此刻归降了,这位老兄很会选时间,投降都这么艺术,此刻的朝廷在中原地区最需要的就是平静,团结一致,一致对外。
对于刘汉宏同志此刻的请求,朝廷肯定会觉得这孩子真是太懂事了,那自然也是毫不犹豫地就么欢迎同志归队了,以前的事情就让他过去了吧,朝廷随即任命刘汉宏为宿州刺史,倘若黄巢北上,宿州则是其必经之地,刘汉宏得到消息后也是压力山大。
正当朝廷自以为协调好了中原地区,准备开始与黄巢军进行最后的对决之时,后方出事了,而且结果很让人意想不到。
忠武军,节度使薛能正在和几个徐州将领寒暄着,自己之前任过徐泗节度使,算是这些人的老长官了,此番徐州军出镇赶赴目的地,经过许昌,得闻老长官在此地任职,就纷纷驻军拜访。
薛能将这些人安排到了城中校场之内,嘱咐了几句就回去了。
半夜,熟睡中的薛能被门外噪杂声所震醒,怎么回事,突然看着窗外如烟似火的混乱,薛能问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回节帅,徐州这帮兵士们叛乱了,刚才已经烧了靠近校场的两个坊舍,前去理论的兄弟们还被砍了刀。”
薛能感觉脑袋要炸了,自己这前脚刚走,下面这群老家伙们就开始了闹事,薛能赶忙赶了过去,站在内城城头问清楚了,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唉,如今真是各个都是兵大爷。
薛能好言劝回了作乱的徐州兵士们,并保证明日一定有所补偿,保准他们满意,徐州军这才作罢。
而此刻,白天才派出前往溵水与朝廷联军汇合的一支忠武军听到了徐州军在许昌作乱的这个消息,立即连夜调转赶回,都是在此地有家室的人,如今自己刚走,外面藩镇的兵卒们就敢入门撒野,太过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