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百年歌之五代> 第84章 朝廷的决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章 朝廷的决策(1 / 2)

咸通十四年,先帝晏驾数月,新帝尚未改元,而咸通时期的宰辅大臣们却已经更换的差不多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路岩、韦保衡的贬死,其亲信、党羽尽数被流放贬斥,整个朝堂上层官员构成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真空期。

新的唐帝在组建宰辅班子之时,面对主少国疑的局面,其刚开始考虑的便是稳定朝局,因此启用了一些老成持重的咸通旧臣,以华州刺史裴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但没想到的是五月份,这位老臣就去世了。

没办法总得有人继续上吧,同月以虢州刺史刘瞻为刑部尚书,以刘瞻为中书侍郎、同平章。这位刘大人被路岩中伤外贬数年之后终于再次回到了朝堂之内,但同裴坦一样,他的年龄也是挺老了,八月,瞻归而遇疾,辛未,薨。

又一位老大人去世了,唐帝的依仗持重旧员,平稳过渡的想法遭到了很大的打击,这也太邪门了,任命谁,谁就会挂掉,连带着许多老臣平时都不敢抬头多看皇帝,只怕皇帝想到自己,任命自己为同平章事。

那就任命稍年轻些的吧,这次总不会再不停地因公殉职了吧。

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崔彦昭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吏部侍郎郑畋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卢携守本官,并同平章事。

这个三驾马车拉动着唐帝国向前走着,崔彦昭主管度支财务,郑畋主管起草批注旨令,而卢携则主抓政令落实,这三人的能力都不错,也确实让此刻的唐帝国保持了继续向前的态势,但大家却都没有发现,他们拉的这个马车有着大问题。

大唐帝国的这个马车如今已经是朽木一般,千疮百孔了,能支撑着这辆马车没有散架的原因,是内部没有人站起来试着推它一把,使其还能保持着基本的外形姿态。

然而这座马车上已经盛满了危险品,随时都有引爆的危险,唐帝看不到这个问题,因为他还不具备成熟处理朝政的能力,年少的唐帝只能将这些似懂非懂的奏折转付给翰林学士、门下侍郎,由他们来初步草拟应对措施,关键是这些人们看到这么多烂问题,也是很头疼啊。

首要的是南诏的问题,这是懿宗时期留下的烂摊子。

南诏持续进犯,安南是再也不敢去了,但西川的孱弱却让南诏再次亢奋了起来,战火燃起,双方你来我往,在大渡河两岸进行了持久的拉锯战。

防河都知兵马使、黎州刺史黄景复倒是个将才,在几次反击后重创了进犯的南诏军队,使其狼狈逃回。

大家本以为这次边境总能保持几个月平静了,但谁也没料到,酋龙不服气啊!

增援!增援!大批的南诏青年们从寨子中点起,带着随身的猎弓长刀奔赴大渡河沿线,刚刚胜利的唐军还未来得及舔@舐好流血的伤口,就再次面临着抵抗强敌的重任,最要命的是还没有援军!

光干活不给饭吃,自己这些部队们都快被打残了,西川方面还不派援军增援,太过分了!士气低落的唐军在大渡河畔无奈地守御着,内心充满了怨恨和绝望。

在血肉飞溅中,唐军与突破大渡河防线的南诏军进行了数日艰苦卓绝地拼杀之后,最终溃败,这些唐军在绝望中死命厮杀,最后在敌我力量悬殊之下被彻底击溃了。

乘胜追击的南诏军趁势攻陷了黎州,入邛峡关,攻雅州,逼近了CD,西川治所CD就袒露在南诏的眼前,CD城头顿时战云密布。

求援的折子、告急的军报、附近城镇失陷的战报如同雪片般飞入了大明宫内,朝野上下一片震惊,西川是朝廷的大后方,每每朝局不稳、叛乱骤起之时,数个唐庭君王曾避难于此,靠着此地易守难攻最终翻牌反败为胜,西川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底牌和退路,如今南诏要把这条退路给切掉,那怎么能行!

朝廷的智囊大臣们经过了慎重的商议,决定调兵遣将,铁血大唐,岂能甘受人辱。

诏发河东、山南西道、东川兵援之,仍命天平节度使高骈诣西川制置蛮事。

从战术上来讲,增援、派遣良将进行抵抗一点都没有错,然而从战略发展上来看,这里面有两点措施的后果对整个大唐历史走向而言却是致命的,为国者不得不慎之又慎,一着不慎,有可能就是满盘皆输的局面。

一个是调发河东兵西去驻防抗击南诏,河东北面就是大同军镇,大同聚集着大量的沙陀部落,而此时的李克用等人就在此地,与不远处的振武节度使李国昌遥相呼应着,河东兵力减弱,自然会让一些被压制的野心感到了舒畅复苏的可能。

另一个失误就是调离原天平节度使高骈,名将镇守关东,看似远离边疆使得名将无所事事,但虎踞山中,足以震慑荡乱之心,史书上没有记载高骈如何治理天平军镇的,但一定是有成效的,在饥荒、灾害、徐泗而来的流寇盗匪丛生的天平地境,能一直保持着平和安宁,这就需要一定的本事。

自从名将离去后,天平从此不太平。

天平军,唐元和十四年分淄青节度置郓曹濮三州节度,赐号天平军,治郸州。

这里民风彪不彪悍我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