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渝将两幅笔画投影出来,如同实物一般将他们叠在一起。同时心念一动,厨神空间里立刻凭空出现一道光源照在上面两幅笔画上。
两套木简上拓印出来的笔画叠在一起本来并无任何字型可言,光源照在上面,从缕空处投影出来只是些七头八脚的奇怪涂鸦。
但方渝将它卷起来后,随着卷绕的层数增多,缕空的笔画相互重叠,有的笔画被遮挡掉,有的笔画被补全,慢慢的显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字符。
方渝看这样做果然有变化,就认真小心的卷动,努力分辨其中的变化。
但让他失望的是,一直卷到最后,虽然也有几个可以辨认的文字出现,但依然没能找到完整的、可以理解的、有意义的语句出现。
方渝有些气馁,本以为发现了秘密关窍,没想到还是空欢喜一场。
方渝将两幅笔画分离开来,盯着看着,心中总有些不甘,觉得自己的想法应该是没错的。
看了半晌,方渝突然想起来自己一直都是将两幅笔画叠在一起,灵机一动,将两幅笔画连成一副长卷,然后卷了起来。
随着长卷慢慢卷到尽头,叠加后的缕空笔画在光源下投出了两句诗:“鹄鸣升朝阳、重光荡摩崖。麒鹤游仙都,天谷隐玄真。”
方渝现在心中充满了对古人智慧的赞叹,通过一些零零散散的笔画,古人竟然能够在这两幅加在一起也不过一米多长的木简里藏了那么多秘密。
地图、功法、诗句...这还只是方渝能发现的,天知道其中还有没有他没有发现的秘密。
以前上学的时候,方渝就曾在书里读到过关于“璇玑图”的故事,说是古代一位才女因思念丈夫,就用五色丝线在八寸见方的锦缎上绣下了句句回文的诗词。
一整幅璇玑图总计绣了八百四十字,无论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是一篇诗章,三、四、五、六、七言各种样式都有,里面藏了两百余首诗。
当初方渝觉得不可思议,这样巧夺天工的杰作真的是古人能够想出来的吗,现在他相信了。古代的科技也许不发达,但智慧怕是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差。
方渝看着投影出来的诗句,默念几遍将其记下。
虽然现在还不清楚这些诗句的意思,但方渝相信只要上网查一下,应该总能发现一些线索。
方渝退出厨神空间,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将那两句诗句里的关键词输入搜索引擎,搜到了不少有趣的东西。
古人将白色的神鸟称作“鹄”,正好鹤的羽毛也是白色的,而且姿态美丽而优雅,常被与神仙轶事联系起来,所以也同样被称之为鹄。
所以诗句里“鹄鸣”应该就是鹤鸣的意思。
第一句“鹄鸣升朝阳、重光荡摩崖”的意思应该就是,“朝阳在仙鹤的鸣叫声中升起,晨曦照在摩崖之上激起一片绚烂的辉光”
第二句中的“仙都”在网上有很多解释,字面上翻译就是群仙荟萃之地。
此外,方渝还知道一个以“仙都”为名的著名风景区。
不过方渝可不认为诗里指的是那个地方。因为这两个木简年代久远,几乎可以追溯到东汉,那个时候肯定没什么仙都风景区。
所以方渝判断这个“仙都”应该只是虚指,所指的地方过去一定有很多神仙传说。
诗里的“天谷”二字,方渝在网上也查到了一个旅游区叫这个名字。那还是国家的4A级景区,是一大片地下谷地,听起来挺适合藏东西,不过和之前的“仙都”一个道理,肯定和诗中所指没有什么关系。
“玄真”一词是道教的术语,网上一说是指代美玉制作的“饵药”,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对道境的称谓。
方渝在网上越查越糊涂,两句诗的意思他已经大致弄明白了,就是指在一个群仙荟萃,风景秀丽的地方藏着某种和道教有关的宝藏或经书,可是那个地方在那里,却是完全没有头绪。
方渝手里还有两幅木简上获得的地图,理论上是可以配合着去确定具体的地点。可是古代地图只要看过的人就知道有多坑爹。
明明是一件需要精细化、标准化制作的工具,人家偏喜欢来个泼墨大写意,千里江山尽在方寸之间,大概的样子也不能说没有,可是说好的比例、具体的地势差异呢?
不是研究古代地图的专家,真要拿古代地图找地方,你会感觉全世界到处看了都和图上画的差不多。
这还不算,古代的地形到现在不说是沧海桑田吧,那也是大相径庭,没有大量的古代文献一一对照推演,就算只知道大概的位置也没办法按图索骥。
方渝可不像易无牙的“上调局”能够调用官方的力量,就算是他对历史略有所知,但要用那两幅简笔写意的地图找到具体的地点那几乎没有可能。
方渝摸了摸鼻子,以他的能力目前也就只能查到这里了。
易无牙曾说过根据第一个木简的地图找到了一批珍贵的文献,方渝不知道是不是诗里说的地方被找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