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卿有着自己的认知体系,判定标准。
在他看来,硬骨头号其实并非战舰,而是多功能辅助舰。
两者的差别不仅体现在火力结构、防护级别,还体现包括着陆系统在内的方方面面。
战舰一般都是停泊在专属船坞的,不会在地面降落。而硬骨头号是有着登陆舰的功能,可以在相对平坦的区域着陆。
徐长卿觉得这个设计很烂,战舰长度1350米,最宽处420米,最高379米,这样的庞然大物,高登陆作战,怕是鲜有合适的地皮让其着陆。
像这样的大型战舰,就应该配备登陆仓,然后运输机吊挂,类似中人类舰船的相关配置那样。
让这玩意直接着陆,光是这个设计理念就让他撇嘴,或许设计者是为了秀动力系统的先进性?就像本源世界的那句话:只要推力够,砖头也上天。
不管怎么说,硬骨头号能着陆,至少是方便了他的操作,尽管整个系统早就报废了,但这可难不倒他。
氧化、老化、金属疲劳……只要是在自然法则范畴之内的,对他而言都不是问题。
可在战舰镇的人们的眼里,这就是不折不扣的神迹。
那些锈死成一堆,连模样都无法辨认的起落架部件,就那么一点点的恢复了昔日模样,并且宛如新造的一般重新焕发了光彩。
除此之外,不需要相关的系统去控制,就能自行在适当的时候完成着落任务,也是挺让这些土著惊诧的,这种零部件仿佛有了生命般的情况,他们之前别说是见,就是想都不敢想。
还有,这不是一个个的修复,二十二个大型起落架系统同时修复,还特别的快捷,就在战舰缓缓降落的过程中,修复就已经完成了,完全不耽误使用。
实际上这确实很什么,领域范围内的念力操控,消耗是大点,但在技术难度方面却相对一般。
硬骨头号最终降落在一片还算平整的不毛之地上,还好这里仍旧是卡拉森地区,再向西就没这种便利了。
战舰降落之后不久,引擎关闭,反应堆熄火,这对听惯了引擎噪音的战舰镇居民而言十分不适。
当然更不适的还在后头,因为他们被勒令阖家搬出硬骨头号,他们需要在地面住一段时间。
一哭二闹三上吊,普通民众能玩的那点小手段他们都用了,但没个卵用,徐长卿的麾下,随便出来一个,就能让他们想死都难。而他们的那些暴力手段在人家看来就跟婴幼儿耍拳脚般近乎可笑。
当然,欺负弱者没什么意思,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闹腾之后发现其实是自己想多了,错怪了别人,那个一帮人都很尴尬的场面,很有点意思。
温妮莎对出现这样的场面并不反感,不是她喜欢看别人出糗,以她现在的能力,不需要从这些人身上找优越感。她是觉得可以通过这种事,看看这些土著们还有没有基本的羞耻心。
所以她前期采取的手段凌厉粗暴了些,不做什么思想工作,强制执行,软磨硬泡都没用。
而更早些的时候,萨布兰家和翡翠山庄的仆人们,已经开始在荒瘠的戈壁上施工。
算上马车夫,原翡翠山庄的仆人是十六人,而萨布兰家则要翻一倍还多,另外,还有几十个是隶属于原瓦雷利亚第七步兵团第三营的仆军。
在第七纪1782年的极界西大陆,军队虽然不似几百年前那般,一名骑士就有3-8名仆从伺候,却也仍旧有着使用仆从军的习惯。
像火夫、车夫、修补匠这些,都是不算在正规军里边的。说是两百官兵,实则三百多人,甚至四百人都是正常的。
第三营的实际人口就有三百余人。而多出的这些人,从始至终就没算进卫兵序列。
这一百几十号人,在团队总人口中的比重也是不小,温妮莎一直思忖着如何将之利用起来。
恰好上个时空外部环境恶劣,村镇连物资补给能力都不具备,尽管车队携带有不少给养,但出于长远考虑,温妮莎还是向徐长卿建议,想办法将完整的体系搭建起来,尽可能的做到自给自足。
徐长卿也是个习惯于未雨绸缪的人。技术方面也完全不怵,作为自然亲儿子,他连德鲁伊都看不起,嫌其逼格不够,生成、利用自然界物质,对他而言确实是手到擒来的事。
本着要做就做好、做全套的思路,他前前后后的为温妮莎的项目提供了不少技术支持。无论是早种晚收,还是魔法织机,技术源头都在他这儿。
还有,他最近一直在研究信息聚合物这个课题。为了能上手操作,他一再降低层次,从灵魂转向法器法术,通过拆解术法模型,来积累经验。
试验型的战职体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这东西其实就是个技术包,是术法模型的集合及密集关联,多多少少还跟灵魂沾点边,毕竟无论是学习掌握、还是操控使用,都需要以意识调控,它本就不是实物工具。
在温妮莎谏言后,他不光是做了战职,还做了工职技术包,并且细化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