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迅猛,目的就是掩护一团成功撤退。
森木隆行很快就明白了敌人的意图,下令124大队组织反击,来抵御敌人的侵袭。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之后,伤亡惨重的124大队斗志全无,反击的效率明显很差,效果也不死很好。尽管在组织两轮冲锋之后,杀退了敌人的进攻,可一团已经成功地撤回都第二道防线。
一团和二团很快就汇合到一起,两个团迅速组织反击,第二道防线的防御明显比第一防线要牢固的很多,鬼子前进的时候,压力更大,伤亡更加惨重。
在这个时候,国军将士才算是真正见识了鬼子的那种强悍,这支队伍在进攻中就像是不知疲倦的机器,不怕死亡,不怕受伤,冒着枪林弹雨快速冲锋,这点上不得不佩服。
七七九团团长陈富国在暗中敬佩鬼子战斗力强悍的同时,也在为国军叫好,觉得这支部队的战队力超级强悍,在和鬼子打硬碰硬的遭遇战时,丝毫不落下风。如果抗日队伍都这样强悍的话,一定可以把鬼子赶走。
或许,军事力量的对比决定了,现在的状态下,阵地战,遭遇战,攻坚战,攻城战这种恶仗,硬仗只能由装备精良的国军去打。武器落后,匮乏的八路军更加适合游击战,这样的合作,才是打败鬼子最强有力的保证。
一开始131大队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一次次地组织冲锋,可是接连冲锋了八次,丢下两百具尸体,都没有办法冲到防御工事的时候,斗志很快就衰落了,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威猛。
由于地形狭窄,太多的部队也派不是用场,进攻中占不到半点便宜的131大队,显得办法不是很多,双方陷入胶着状态,每次的进攻,伤亡都很大,可是效果却不见得多好。
眼见,131大队冲锋的伤亡巨大,却无法冲破敌人的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森木龙行有点焦急了,他大声喊道:“124大队从左侧发起进攻,绕到敌人的阵地后面,127大队从右侧发起进攻,这次要把敌人的阵地包围起来。”
三叉戟进攻战术,主力在中央强攻,两只军队侧翼完成包抄,最终形成合围。这种战术,森木龙行使用起来可以说得心应手,一直以来都是无往不利,非常成功。
在两翼得到支援的情况下,131大队发起最后一次冲锋,而这一次的冲锋也是最迅猛的,组织了敢死队,在重机枪的掩护下从中间选择突破,军队推进的速度明显的加快。
面对鬼子迅猛的进攻,处于防守位置的一团,二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压根无法顾及两翼,幸亏有新三团和八路军在,否则很快两翼就会失守。
现在双方死死纠缠到一起,几乎要进行肉搏战,双方都不肯后退,伤亡很大,可是,前进一步都十分的困难,这种局面,对于防守一方是十分不利的。
其实,压力最大的还不是正面防守的一团,二团,而是出于侧翼的新三团,宪兵营和八路军。由于他们主要任务是袭击,早就化整为零,以连排为单位作战,在袭击的时候,小单位作战,比较灵活,无论是进攻,还是后撤都显得得心应手,可是在面临鬼子强攻的时候,明显的力不从心,压力很大,被打得抬不起头,很难组织有效的反击。
一直爱后方观战的932旅旅长林云龙发现形势有点不对,这样打下去的话,侧翼的伤亡很大,会让鬼子占据主动,一旦把侧翼撕开口子,那么很快就会形成对第二防御阵地的合围,那时候,恐怕一团,二团将会有灭顶之灾。
为了减少伤亡,减轻两翼的压力,林云龙下令一团,二团回撤到第三道防线,重新组织防御。同时也给两翼一个缓冲,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在一团,二团后撤的同时,131大队就尾追而来,124大队,127大队也尾随而来,两翼的防御压力明显就小多了。
这个时候,国军932旅的三个团全部集结到位,正面面对的是完整的森木联队,两支队伍在正面展开厮杀,这次绝对是最残酷的遭遇战,双方在重机枪的掩护下,不断地向对手发起冲击,进攻与防御相互转换,两支队伍交织到一起,这种遭遇战,绝对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注定,没有分出胜负的情况下,是很难结束战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