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变法,以法家治国,国力逐渐雄厚,最终灭六国而一统。然而因为种种因素,最终被汉朝替代,汉初,以黄老之学为主,后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从而开启了两千年的儒家统治。
而历史上各个大大小小的起义,大多都会打着人人平等土地均分的旗帜进行斗争,虽然相对简单的多,但也是一种思想。
然而周少瑜自身是怎么想的?其实他自己都不确定,就更莫说提出什么纲领来。
儒家是否定的,华夏两千年历史足以证明,儒家治国,终究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轮回。尤其程朱理学出现之后,对社会的管制程度更是严苛,再后来满清入关,异族统治,为迎合统治者需求,更是进一步束缚思想与自由。
而且就算是儒家,其实也是结合法家来治国的。
当然,也不能因此全盘去否定儒家的作用,儒家重礼,其本意是好,但终究经过不少人的加工歪解。况且重礼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法律不可能规定一切,而礼之一字,形成道德,违反道德固然不会受法律严惩,但道德约束总归是有用的,当然了,彻底的礼乐崩坏之后又是另一码事。
“妾以为,可仍用儒家。”李清照思索良久,最终却如此提议。
这让周少瑜挺意外,因为周少瑜的态度已经表明,儒家有些东西会用,但肯定不会为主。既然如此,为何李清照仍旧建议用儒?
“何故?”既然李清照提出,自然有她的想法的道理,周少瑜沉下心,暂且听听如何解释。
“此方世界,与我等华夏历史全然不同,但又有不少相似之处。而最似之处,便是儒生治国。”李清照屡屡思路,缓缓道:“到如今,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天下皆以儒生为荣,周郎于诚徽州推行他法,建立学院教导其他,虽看似成功,但终究例外,说到底,诚徽州已经脱节。
若是照搬现有制度于大梁强行推行,势必遭到天下儒生反对,妾斗胆试问,周郎当做好了得罪天下学子的准备?”
必须没有!
固然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最不好招惹的,也是他们!
乍一看,似乎都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罢了,然而事情绝对不能只看表面。
诚然,若是周少瑜不用儒家,也自然不会巴望着他们来为官,那么儒生也就失去了作用。可真正只是如此么?
大梁延续至今,已有三百载,过长的时间,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以明朝举例,为了体现对于读书人的优待,对于拥有举人身份的书生,免缴税赋!
是以,哪怕一个寒门,一旦中举,那么不只是亲朋好友,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都可能跑过来将田契交过来,目的是为了不交税,但会给举人一定的租子。
大梁与明朝许多地方近似,这一点也是一样的,所以但凡是举人,单凭这一点,那就没有穷的,而与之挂钩求生存的人,数百上千实在正常的很。灭了举人的活路,也基本等同于灭了他们的活路,这等于被绑在了一条利益绳上。
而像李清照说的,儒家统治时间太长,已经根深蒂固,直接一杆子想打翻,这难度,有点儿像跑到西欧去,要他们从此不得再信上帝,改信三清一样,想想都吓人。
毕竟人家的整体已经形成,利益链依然固定,周少瑜一旦敢喊取消掉儒家,另立其他学说,绝对立马成为遗臭万年之人。
开玩笑,舆论本就是他们掌控的,到时候所有读书人都说周少瑜是异端,是恶鬼,无知的底层百姓,又没有知晓真相的途径,自然也就成了人云亦云。
而失了民心,他一个本身就算是造反的人,还拿什么争夺天下?凭借一个诚徽州么?
“妾观历史,儒家出现过不少学派学说,各有释义解释,中心思想也不同。这说明,儒家是可以改动的,然否?”李清照却忽的提议。
“嗯?”周少瑜一愣,还可以有这操作?
不过怎么改,这是个问题,反正肯定不是周少瑜擅长的,最多来个不一样的‘格物致知’,也不能说不一样,格物,本身就没有作详细解释,这也让后人理解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含义,而周少瑜只需要解释成推究事物根源,也就是各种科学研究嘛,这样子解释就挺好。
“以新的儒家学派进行推广,戴着儒家的皮,实际却偷梁换柱,即便仍旧会遭受儒家不少的打压,但总归能够拉拢一批,何况周郎如今有着大梁第一才子的名头,以此身份加以宣传,必定能叫不少人信服,至少不会被天下所有儒生所排挤……
再且,仁、孝、义等等,也是值得推广的思想,法固然能治理万民,但若万事皆以法治,那这时间又有几分人情味可言?到最后仍旧必乱。”
李清照侃侃而谈,想来这些问题也是想了很久,也不排除李清照的个人原因,说到底,李清照也是正统的儒家传人么。
周少瑜捏捏下巴,心中了然,这等于用着儒家的名,当然有一部分也会延续儒家的思想,但其内核,却偷偷换掉了。对此,周少瑜觉得似乎可行,但终究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