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那么你更应该可以轻松破解这个谜团啊。”对方的语气似乎感觉有些失望。
“和那个有关吗?让我想想?”我开始努力搜索记忆,寻找那篇文章与这篇的相似之处,但是结果是徒劳的,所以只好再次放弃,“想不出来。”
“真笨。”鸡丁显得更加失望了,“那好吧,我来告诉你吧。其实你最开始的推理是正确的,CASE确实在我到他家之前就已经被杀而且分尸了,凶手是使用了某种方法,让他看起来仍然完整无缺。”
“什么方法?”我实在想不出除了用胶粘合外,还有什么其它更好的方法了。
“不是告诉你了吗?《冰雪中的密室》,多么明显的提示啊。”鸡丁的语气近乎抓狂了,似乎对我的迟钝非常不满。
“这个……难道……是冻上的?”我小心翼翼的问。
“BINGO!正确。”
“那不是和我最开始的推理差不多嘛?”我不服气的嘟囔着。
“表面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内核却大大不同。”鸡丁开始向我解释,“用胶类的化学物品很容易事后被检测出来,用冰就不会了。”
“说的也是。”这点我也表示赞同,冰冻确实比胶粘合要高明和安全的多。
“那么我就把现场还原下吧——凶手先杀死了CASE,然后脱光他的衣服并把他分尸。再把尸块摆成站立的姿势用制冷工具冻在一起。然后给他穿上衣服,这样外表乍看之下就看不出被分尸的痕迹了。至于造冰的可以是水,也可以直接使用CASE的血,这样更不容易被检测出。你也许会问,死人是否能那么稳当的站在地上,我可以告诉你,那时的CASE全身僵硬,就如同服装店橱窗里的模特一样,只要脚被固定牢,是绝对可以立在窗前不倒的。至于脚与地面如何固定,没有比用冰冻结更好的固定方法了。接着死者用CASE的手机给我发来短信,目的就是让我前来目击到完整的CASE。那火自然也是他放的,制造火灾现场这个广义密室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冰更快的融化。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制造密室分尸的谜团,来干扰警方的破案思路。”做完了长长的解说,鸡丁深吸一口气,把肥硕的身子再次靠回到椅背上。“对了,至于凶手是谁,以及他杀死CASE的动机,我都还没有想好,所以估计这个结尾还要有段时间才能完成。”
我望着眼前这个肥硕可爱的男子,不禁感叹起来,冰是推理小说里最常用的元素,曾经无数次被作者们用在制造密室,制造不在场证明以及各种杀人机关上,但是用在制造分尸谜团上却不多见。鸡丁是我为数不多的欣赏的本土推理作者之一,他的诡计总是从日常生活上的盲点着手,简单实用且有新意,每每又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天赋’吧。同样作为推理写手,我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比我强很多,我承认有些嫉妒他。
不过话说回来,在诡计的构思方面他确实够强,但是在小说的故事性,故事背后的人文性,以及悬念和气氛的营造上还都欠缺些火候。不仅仅是他,包括我在内,目前国内很多原创推理写手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太过注重诡计和逻辑推理本身,而忽略了小说的其它要素——故事平淡无奇,动机俗套,人物塑造苍白,气氛渲染不到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服务员,买单!”一声吆喝把我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里,我望向声音的主人,却发现他依然靠在椅背上,双眼微阖正在闭目养神,好像根本不曾开口说过话一样。
“先生,一共是一百一十三元。”我看了眼面前漂亮的服务员,又看了看对面依旧一动不动的鸡丁,无奈的掏出了钱包。
一周后。
按照惯例,我们的故事由一声尖叫开始:“啊~~有人跳楼了~~”
“真搞不懂,他们为什么让我送你回家?”
虽然抱怨,但我心里明白,事已至此,还是要接受现实。
“为了惩罚你给大家造成的精神损失。同学聚会居然开警车去,吓得我们以为故人碰头被打成非法集会了呢。亏我连托词都想好!”
“我那不是巡逻,正好顺路……”
“不必解释。”
我被她冰冷的语调打击得缄口五分钟后,终于不得不开口:“那个……有岔道,到底该往哪边开呀?嘿!说句话,别往窗外看了,又没什么好看的……”
“很美,这护城河……”
“你是说这汪泛着化学绿的臭水吗?你的审美观一如既往的奇怪。”
“我能把这句话当做赞美还是奚落?”
我低声“哼!”了一下,自言自语:“从外表到性格,和当年一模一样。”
她什么耳朵?还是能听见?并用同样的音量说道:“当然……五十年不动摇!”
我索性大声说出来:“是呀。白帽子,黑风衣,褪色牛仔裤,开胶旅游鞋,简直原样照搬。那会儿上中学,你就成天裹着这身行头到处乱晃,号称‘自由女神’。现在时代不同,真该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