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安京学堂中。
一是不想看到二叔,二是不想因为自己导致二叔和祖父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刘怀墉来安京,其实是萧辰平写信让刘怀墉来安京。刘怀墉曾是自己父亲的师兄,也是为数不多的知己。刘怀墉自然明白萧辰平的用意。
只是没想到,李玄晟也正好回到安京,最后也跟随刘怀墉来到卧龙书院。
按照萧辰平知道的事情,他对于父亲的死耿耿于怀。当年如果李青能及时支援平城,自己的父亲也不会战死,母亲也不会因为伤心过度撒手而寰。
他恨李青,可他不知道如何去恨。李青因为萧禹战死的事情大闹朝堂,弄得被罚青海十年。两岁的李玄晟也跟随一家人去往青海。
他从刘怀墉那里得知,青海为苦寒之地,又时常遭受吐蕃侵犯,许多百姓食不果腹只能算是勉强度日。李玄晟能从青海活着回来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李玄晟对自己好像不似自己心中所想那般,在李玄晟的眼中自己是他的同窗。这些时日,萧辰平也听说了关于李玄晟在书院的种种事迹。
萧辰平有些羡慕李玄晟的率真,他好像总是无忧无虑,除了习武就是陪同武院的那几个家伙到处闯点小祸,偶尔还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书院的人们对他们几个又爱又恨。
大家都说自从李玄晟来了之后,书院好像多了点人情味,不像以前那般死气沉沉,只知道之乎者也。
萧辰平收起竹笛,放在手中,仔细地抚摸着。月光照在竹笛尾端,那里刻着一个人的名字,一个让北方蛮胡族和突厥都吃过大亏,曾经天策府冉冉升起的晨星,汉唐天策军统帅萧禹。
曾经在父亲的书房,孙武兵法的最后,萧禹留下这么一句话,不坠青云之志,唯马革裹尸还。这是当初天策军创建之初不成为的规矩。
萧辰平深呼吸一口气,抬头看着那弦月,好似看到画中父亲拔剑指向远方的样子,仿佛看到五千天策军誓死血战平城的决心,看到他们浴血奋战到最后无人归来。
萧辰平握紧竹笛,他在心中发誓,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荡平北方胡族与突厥,尤其是骁勇善战的娑陵呼延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