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哪里人?”
朱五楼好奇地看着面前的周天成,青年三十岁,皮肤有些黝黑,有种事业有成的自信,宁波话不太地道,听口音应该是温州一带的。
“祖籍浙江温州,不过家祖百年前到海外谋生了,我从小在曰本长大,后来去了美国,到处闯荡,算是小有成绩,只是没想到去年东京地震??????”
周天成说到这里,一阵黯然,似乎勾起伤心往事:他的父亲周万顺可是曰本温州商会会长,在地震中,有上千名中国侨民不仅死于地震,更是死于曰本暴民的毒手,周家的产业也在这场天灾[***]丧失殆尽。
尽管周天成没说下去,但朱五楼、陈果夫等人也从中感到悲戚,暗暗感叹。
去年东京大地震,震惊全球,中国侨民遭受种种非人虐待在华人世界中广为传播,南洋以及致公党控制的南方地区更是掀起一股反曰浪潮。
在南华,曰本人可是最让人反感的对象,抵制曰货成为主流舆论,新唐山、棉兰、泗水等华人人口占多数城市,大批的曰本酒馆、商店遭到破坏,曰本人开的记院更是成为众人发泄的对象,短短一个月就有1万名曰本记女被驱逐处境。
焦头烂额的曰本政斧无暇顾及,直到后来失态几乎失控,曰本军舰访问南下访问新加坡,事情才告一段落。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只是奈何形势不如人意啊!”陈果夫叹道。
“嗯。”周天成点点头,脸色一凛,“我更相信事在人为。”暗暗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仇恨,马上放松,脸上恢复了平静。
地震后北洋政斧以及大帮军阀头头有闲心施舍他们的仁慈,积极救援曰本,却无心理会在海外遭难的华人同胞,已经让周天成伤透心了,他这个“天朝弃民”决心加入南华,结束了国外的事业后,准备在南华再次创业。
不快的话题点到即止,朱五楼向周天成请教如何在南华投资,他是个有着丰富阅历的老狐狸,虽然作风比较保守,思想有些僵化,但看人比较有一套,觉得这位周天成敢闯敢拼,又有丰富的海外经历,应该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
“南华经济发展飞速,就像一个大工地,人人讲究效率,做生意非常方便,开工厂,开矿山,开农场是时下最流行的,把申请往商务部递交,不用三天就批下来了。
这两年,有钱的人都愿意把钱投资到南华,很多都是上海广州等地的士绅,也有北方的豪强,听说还有满清贵族呢。北方人一般喜欢买地,买房,有钱人几千亩买下来,一点也眨眼,而南方人更热衷开工厂,做生意。”
周天成介绍道,说起生意他就兴奋起来,顺便还给朱五楼他们分析各省的人在南华的特征。
比如爱做生意的一般是广东人,江浙人人数少些,一般做生意和从事教育,喜欢当兵的一般是山东人和广西人。
还有福建人,内地省份的人,各有各自的特点,越是靠近沿海地区,思想开放的人,在南华越容易混得如鱼得水,因为南华政斧鼓励和营造出良好的商业氛围。
这些轶事虽不一定准确,经过周天成的口说出来,也饶有趣味。
听到北方的满清贵族都跑到南华投资,朱五楼动容了,感觉自己是不是太后知后觉了,应该早点到南华看看。
“北方的那些人和南洋华人不是死对头吗?怎么?”
朱五楼疑惑道。南洋华人一直都是反清的大本营,怎么——?
“都是老黄历了,现在没讲究那么多了。
现在国内的那一套在南华根本不一样,这里讲究商业竞争,当官的不如经商的吃香,不瞒你说,南华有个笑话,政斧其实是美华公司的管家。陈先生在上海美华银行做过,你应该知道美华公司的事情的。”
周天成把头转向陈果夫,经过交谈后才知道,陈果夫居然放弃了在上海的职位,心中暗暗为之可惜。
“嗯。美华职员规矩多,也有面子。同事们甚至开玩笑说,先有美华公司才有南华这个国家的。”
陈果夫点点头。
“其实我也是美华的职员,不过不是在国内,而是新加坡。在那,我在也算说得上话,如果陈先生有兴趣到马来亚和印度支那发展的话,可以找我。”
周天成爽快地给了陈果夫自己的名片,上面写着美华物产(新加坡)投资部经理。
“美华物产?”
陈果夫似乎在哪儿听说过这个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但肯定这家公司不简单。
“美华物产是美华系统的一个分支,经营的范围很广,涵盖贸易、制造、技术、金融等等,几乎什么生意都做,不过我们一般直接经营,而是通过投资相关公司。
以前业务重点在广州、香港,现在准备转向马来亚、暹罗和法属印度支那。陈先生有在美华银行工作的经验,如果能加入我们,对我们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呢,银行业也是我们的经营业务之一,不过不在南华本土,而是和当地华商合作。”
周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