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子登堂入室,而是教一些比较浅显、但能满足生活在低层的人的一些基本需求的学问。
如果说礼正书院授学的终极目标是向朝堂输送人才,那么像‘三问草堂’这样的授学所建立的意义则是在于向民间输送人才。
虽然这种学所只是教人写字记述和算数,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所以草堂在地方上的地位是不低的。这片国土在十几年前经历过改朝换代的动荡,这样门槛低又能传播生存必要的知识的地方同时受到了新朝的支持和民间自主意识的保护。马安往日听林杉提起过几次这种授学所的存在意义,所以对此并不太陌生。
思索了一会儿,马安点头一笑说道:“这事交给我,你可以放心了,这会儿家里留个陌生人过夜也确实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黎氏用鸡毛掸子拂完空床板上的浮尘,将搁在外间的被絮抱进来铺床,这时正好听到了马安说的话,她不以为然的责怪道:“你现在醉得连路都走不稳了,外面天也渐渐黑了,至于赶这么急么?那个书生看来一路遭了不少罪,就让他好好歇一宿吧!别人也算是大半个书生,也算是叶儿的半个师兄,我们家也不缺这一碗饭。”
或许是因为黎氏小时候也过过流浪乞讨的日子,后来被莫叶的姥姥收留,虽然过的日子要好了许多,但黎氏一直不忘心怀感恩,温顺善良的本质一直未变过。现在看到那个书生的处境,她很自然的就心生同情。
但她不知道鸽子的事,不能体会林杉的顾虑。收不收留那落难书生葛幺顺留宿,根本与寻常的善恶德性无关。
马安的成长环境跟她是不一样的,性格要比她坚韧很多,最重要的是现在马安的一切考虑都是站在林杉这一边的,并且近期的一些隐秘事情,他知道的也比黎氏多许多——当然这里有林杉故意隐瞒黎氏的因素在里面——暂不提这个,即便林杉没有这么传话给他,考虑得更多的他也不太赞同留那个只是在路上搭救了一把的书生留宿,更何况现在林杉已经明明白白的发话了。
所以马安在听到黎氏的话后沉默了,没有反对也没有同意,只是沉吟了起来。
莫叶本来的孩子心性在刚才路上的所见所闻中其实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另外她已经开始明白事理,准确的说是开始明白自己的身世藏有太多的秘密,并非能像常人那么可以随心所欲的与陌生人相处。虽然这一点让她觉得堵心,但她必须接受与面对,所以也就必须让自己的心像师父那样理性一些,甚至是冷漠一些。
但是莫叶本来也坚持按照师父的叮嘱,让马安将那书生送去县城的想法在她看见马安那站不稳的身形时动摇了。
隐患不得不防,然而让她亲近的人冒险的事她亦是不想做的。莫叶看着马安换了个身形才再靠上了门框,她迟疑了一下后说道:“马叔,就留他一晚吧,你这个样子还怎么赶车?师父若知道也不会放心的。”
见在场三人中有两人认为可以留那个陌生书生住一夜,马安终于开始有些松弛了自己坚持的想法。他试着走了两步,险些跌倒在地,最后他也只好扶着墙叹了口气说道:“也罢也罢,就这样吧!留他一夜。”
晚间,小睡了一觉的林杉起床与大家一同吃晚饭,发现那个陌生书生也在桌旁坐着,他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复杂的神情。
--------------
ps:解释一下,本文中书院相当于现代的高中或者大学,草堂就相当于职校或者大专,本章中的‘三问草堂’相当于高级职校,这么说是不是易懂许多呢?虽然本文是全架空背景,但大抵还是按照中国古代的那个时代来部署的,不能直接说大学吖,见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