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涛声依旧> 92第九十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2第九十章(2 / 3)

微弱的大地颤抖却让人们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恐惧心悸,学校立刻组织给灾区捐款捐物资,张容头顶太阳站在路口捐款箱前,捏着钱包翻了又翻,最后拿出一半收入塞进箱口。

余下的钱,他毫不吝啬的买了方便面、矿泉水、压缩饼干和急救箱,以及一把备用逃生锤。后来临放假前,灾难平息,创伤犹在,张容和寝室同学也再没察觉有震感,于是看着角落堆放的“救生物资”都觉得有点儿傻,又感到无比庆幸,于是临放假前稀哩呼噜吃了个精光,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张容用最后余下的钱给韩耀买了个电动刮胡刀和一件羊毛大衣,给张杨买了二斤好茶和一套茶具,给自己换了新电脑,还给寝室配备了电吹风电热水壶电饭锅等一系列大功率违禁电器。

这一整年,用张杨的话讲就是:“倒霉催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他说的不是自己,是国家。

地震过后人们心脏的颤抖还未停止,次贷危机卷起的金融海啸紧随其后卷向了中国。家具业不能幸免的受到影响,从那开始整个家具业几乎没有利润。就像韩耀有一天去公司,听员工在厕所里说的:“房子都卖不出去了,家具还卖个屁啊。”

不可计数的小公司被这一波大浪拍死了,大公司硬挺着,市场萧条,通货膨胀成本上涨,为了尽量介绍亏损,只好缩减产量,裁减员工。七灾八难一股脑的涌向企业,韩耀的金冠建材也不例外。

张杨以前一直认为只要他们的家具厂时刻保持比别人新一截,比别人早往前迈一步,永远都不会亏,现在他可算明白自己想得何其简单——你创造的东西再好,前提也得有人愿意掏腰包,掏得起腰包去买才成。

张杨掐着越来越毛的人民币,有时候躺在沙发上就生气,气美国,后来气入世,再后来气改革开放,气着气着心里有矛盾了,到底登高怕跌重好,还是让中国永远维持在像他的少年时代那样,穷得叮当响,从来没富裕过所以也没啥可失去的好。

后来他把这个想法跟韩耀说了,韩耀只跟他讲了一句话,“你照着朝鲜比量比量,我给你扔过去,你永远穷着吧,我看你是不是还觉得没啥可失去的。”

张杨立马消停了。

韩耀是不愁的——愁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挺着,挺到云开雾散那天。用张母的话讲,“好活也是一天,赖活也是一天”,省城有个韩耀认识的企业家,愁得一夜睡醒脑瓜瓢秃了一个圆,剩下的几根儿头发全白了,完了还不能死,再愁也还得活着,何苦呢这是。

而且他不愁也不光是因为心大,他和张杨有别家没有的保底营生,之前韩耀从来没想到他一直心心念念要搞的保底生意,最后歪了巧了的竟在这个地方——蔬菜大棚。

菜价一年比一年贵了,人不管遇见啥危机啥海啸,手里哪怕仅有一个钢镚,他也是用来换吃的。甭管到什么时候,粮食永远卖得出去。

现在人们还不至于穷成那德行,所以水果可以少吃或不吃,蔬菜还是要吃的。所以他们家的蔬菜大棚一年收入的钱不减反增,足够他们家开销绰绰有余,张杨父母家每年卖粮食的钱够他们二老花费,有田有地的到啥时候都不愁,也不用多惦记,这也更显出如今农村比城里好了。

张杨不太担心自家父母,他却很在意四条街大院住着的人。

韩父虽说是老干部,退休金再够花吧,毕竟年纪大了,张杨每个月去收房租都得问问老爷子,家里缺什么,生活方不方便,权当是替韩耀问的,韩耀这个人心善,但是从前的事情在心里一旦搁楞上就永远摘不掉了。这毕竟是他亲爹亲妈,平时没个事儿也就算了,老人的身体是说变就变,说走就走的,万一有个好歹,韩耀没来得及,再后悔也终究晚了。韩耀不愿意见他们,但这男人心里又明白张杨是总能见着他们的,张杨一直知道,有他在,就如同给韩耀心底垫了一层保障。

今年菜价贵,老头老太太一人拄着根拐棍,外出也不便,张杨惦记到这儿了,心想左右自家的蔬菜总要搁车拉过来,所以每个月都往四条街送一些,全是不费牙口,存放得住的土豆大白菜萝卜之类,拉过去就说他们家吃不完,这房东住户的相互浑和浑和也挺好。

八月初的一天,张杨趁着收房租照例给拉去一麻袋土豆,进屋时堆在堂屋门边儿,韩母在厨房做饭,韩父颤微微地给张杨递钱,指着麻袋,口齿不清的问了一句:“这是……什么……玩意儿?”

“土豆,给你们家拿了一些个,吃着吧。”张杨随口道,进屋四处看了看,见一切都挺好的,没什么需要修缮添置的,便转身准备出门儿回家去了。

韩父见他要走,一步一步挪到门边想送送他,推门时看了眼门边的麻袋,忽然点了点张杨的肩膀,指着麻袋问:“这是……啥?”

“……”张杨微怔,“啊?”

“啥啊这都是……”韩父弓起腰背,俯身费力地去解袋口。

张杨疑惑的看着韩父,低头看了眼土豆袋子,心说不是刚告诉过么,再抬头看韩父瞅着袋子里恍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