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新皇> 第7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1 / 2)

谢大学士站在东宫门前思虑再三,太子怎么说也是国之储君,他如此嬉闹,不求学,这可不算小事,作为太子的老师没把太子教好自己还是又很大责任的,哪怕不为名声,这样下去日后太子登基也会是个无道昏君,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被太子记恨又如何。人固有一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想起汉朝史记官司马迁的这句千古名言。决定向陛下求得若太子不用心读书,可惩罚太子的旨意,随即一个转身直奔乾清宫。大有一种视死如归,慷慨赴义的感觉。

乾清宫御书房内,弘治正在大发雷霆,他狠狠的将一封八百里急报扔在地上,“北元鞑靼简直欺人太甚,小王子刚刚劫掠而归,火筛又以五千之众,绕过大同边军,从山中小径奇袭紫荆关。他这首要干嘛?直扑京师吗?沿途官军干什么吃的,三千人马都挡不住,朕要他们有什么用!”

侍在一旁的宦官李广细声细语道:“陛下勿怒,火筛以区区五千之中入我大明,就如一条泥鳅入了入了大海,能扑腾起什么风浪?我大明兵强马壮,只是咱们国土广阔,分兵把守,处处小心。不得已让他们钻你了空子。

“哼,兵强马壮?朕没看到,朕只看到,北元鞑靼年年都能破关,若真兵强马壮朕不要多,只需为朕守住守上十年,不,只要七年,朕就能腾出手灭了他。他们能吗?”说到最后弘治气愤的拍了桌子。想道今日有三老上书说朝廷机制臃肿,人浮于事,办事缓慢,拖拖拉拉,请求朝廷精简各部人员,最后还评论军事,现有军队素质参次不齐又列举了军户世袭和权贵世袭的种种缺点,后建议朝廷召建新军,以太子之名颁布旨意,选年十五到二十良家子,编练成军。少年强,则国强。

想到这弘治不禁叹了口气,编练新军谈何容易,不说军饷就是大臣们也不能答应啊!不过最后那句少年强则国强却深深的映在弘治脑子里怎么也挥不去,甩不掉。新军编练不成。或许也许可以这样,想到这弘治不经微微一笑。开口说道:”“朕要编练新军”。

刚刚奉召进宫的刘建闻言,急忙道:“如今定国公徐达进已率军将火筛赶了出去,蒙古人游骑劫掠,来去如风,难寻踪迹,而募兵却又劳民伤财,最后还不知会如何,请陛下三思”

弘治听后不以为然,自从有了募兵强军的念头一发不可收拾。

李东阳急忙道:“陛下募兵强军,先不说和旧军如何妥善,就是时间也耗不起,谁知道这新军何时能练成呢,鞑靼万一又打来还得靠现有的军队御敌,况且现在国库也不富裕,就是要编练新军也不是现在,望陛下三思。”

“这、、、、“弘治皇帝一直对太祖、成祖的文治武功很是向往,极想出兵一战奈何军力不强,能守不能攻。谈何出兵?但他又一向最重视朝臣的意见,但看到募兵制他看到希望却不曾想到众大臣的阻碍却不想这么大,如今刘建李东阳两位大学士都表示反对,弘治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就在这时,小黄门进门禀告;“陛下,谢大学士求见。”

弘治听后不禁大喜,,连忙说道:“宣“。谢迁快步走进书房,刚想像弘治求旨意,不楞的看见刘建、李东阳,都在书房,不觉一怔,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虽说他与刘建、李东阳都同为帝师,彼此交情甚好,但也不愿当他们的面向皇帝告状,那样也显得自己太无能,教不得学生?

弘治见到谢迁欣然道,爱卿来的正好,朕正要派人去东宫找你“。

谢迁看到刘建两位大学士都在感觉应有大事发生,张口问道:“陛下可是发生了什么事了?”

刘建把蒙古人入侵的消息说了一遍,又将弘治皇帝的意思说一下,谢迁听了抬头看了看弘治,发现弘治皇帝一脸期待地看着他,谢迁又怎能不动=懂弘治皇帝的意思呢?只得无耐的笑了笑又摇了摇头,随即说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而无人知晓募兵制是否比现有兵制要强,依臣之见可先招小队人马试试,是好是坏,在决定不迟。”刘建想到一个折中的主意。

李东阳和刘建一脸茫然的看着谢迁,说好穿一条裤子的怎么你就突然不穿了呢?谢迁笑笑。

“好,就这么办”弘治皇帝当即拍板。

而刘谦和李东阳已不好在说话,皇帝都已退了一步,你要在给脸不要脸,真当龙鳞是那么好摸的?他们就当皇帝一时兴起,这样总比盖宫殿的要好。

而这个结果也是弘治皇帝想要的,他知道这募兵制是决不可能通过大臣的廷议,有这结果他相当满意。然后商量了下细节最后他们达成协议共分两队,一队五千人,由户部拨款,一切待遇和正规军一样。待太子和皇子年满十岁后自行招募。当然这也是弘治皇帝坚持的。

另一边浑然不知自己已是五千人的空头司令朱厚炜,正在东宫看着别人吃着午餐。每日午时都有一顿免费的午餐提供给在东宫读书的龙子皇孙们,这很重要,尤其是对睡了一个上午的人来说更是及时雨。可是除了朱厚炜没人吃从光禄寺送来的食物,他们都知道宫里的饭菜难吃,都是专人从外面送来的,就连太子都是由身边的太监刘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