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来龙标后的第二天,总算过得不错。整个的上午,在芙蓉楼玩了个痛快。对于文化人来说,这芙蓉楼也够好玩的。那么多的东西,够你欣赏,够你玩味。基叔躺在藤椅里,回味着在芙蓉楼看到的一切,甚感惬意。但环儿总是不安分,现在干点什么呢?这么一个晚上,总不能天一黑就躺在床上睡觉吧?这环儿的脑子好使,几个转转,就得出了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弹琴,来,把我的古筝弄出来,今天晚上复习复习。十年了,整整十年没弹了,我的古筝,我心爱的古筝!”环儿一边颇具抒情韵味地自言自语着,一边就去搬弄古筝。基叔也受了感染,忙帮着搬弄。先是装好琴架,然后用一块软布在琴架和琴身上反复擦拭。一阵忙碌过后,环儿坐在了古筝前面的椅子上。现在,环儿对古筝的复习便开始了。
这第一支曲子,怕是环儿最喜欢最熟悉的《高山流水》吧?不,这环儿既喜欢又熟悉的曲调不少。想当年在京都,一时的名流云集,那时的玉环贵妃何其春风得意!这不仅是因为她那摄人心魄的美貌,也是因为她那超人的才艺。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像李谪仙、杜工部、李龟年、王维、高适、岑参等当时一流的艺术家,无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们都很乐意为她的舞蹈编配曲调,很乐意为她的古筝编写曲子。《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著名音乐家俞伯牙所作。关于这支曲子,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据说有一次,俞伯牙独自在船上弹琴,忽然来了一位青年,赞叹他的琴弹得好。伯牙有点惊讶,心想这世间能欣赏我的琴的人稀少,难道这年轻人也懂琴艺?于是跟他攀谈起来,果然那青年对琴理颇精。问他姓名,说是叫钟子期,于是二人结为兄弟,真是千古遇知音。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赏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子期就评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想着流水,子期就叹曰:“洋洋乎若江河。”不幸的是,不久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到墓前祭奠,把他的琴也摔坏了,说是从此无知音,我还要琴做什么?这个故事怕也就是《高山流水》的来历吧。
后来在一次宫廷宴会上,玉环贵妃用古筝演奏了这首曲子,那曲调的跌宕起伏,那时而在高山时而在流水的复杂多变的韵律,特别是寻觅知音的缠绵情怀,被玉环贵妃表现得淋漓尽致,令所有在场的人感动万分。
想到这里,环儿的内心充满着自豪,也充满着对过去的怀念。古筝啊古筝,在离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见面了!让我用一曲“高山流水”,来寻觅我苦苦思念的知音吧!于是,环儿轻轻扬起她那白皙而略显颀长的双手,轻轻地将指头按了下去,琴弦上发出了第一声悠扬而婉转的低吟。
紧接着,随着韵律的变化,渐渐到达最初的高潮。只见环儿的十个指头在琴弦上极其敏捷地跳动,时而在左,时而在右;时而双手紧挨,时而左右手又相隔很远。此时,只见环儿右手用指头一划,由低声部一下直划到高声部,然后忽地一下又从高声部划到低声部,琴声出现了一个大回环,然后停留在一个部位,发出了如泣如诉的低吟。是久别的知音相逢后的倾诉,还是方要远离的挚友的惜别?说不清。这琴声表达的情愫要用语言来表述就太难,在这方面小说家就显得太力不从心,唯一的办法还是求助于我们自己的音乐灵感去感悟。
不过还有一个比较实在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直观地理解这琴声所表达的意境,那就是我们可以借助于音乐家们为我们撰写的歌词来理解。我们且看大音乐家李龟年为这《高山流水》撰写的歌词: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作长风绕战旗。
正当环儿刚要结束这首曲子的时候,七哥五哥和三妹子早已站在了环儿的背后。只见环儿突然放慢速度,那葱管似的指头在琴弦上无比柔和地滚动着,那琴弦上发出一种极其柔美的旋律,逐渐向远方扩展开去,直至消失。
环儿凝神静气地坐着,仿佛那琴声的余韵仍然萦绕在她的耳际,久久未息。可三妹子早已抑制不住,忙把手板拍了起来。这时大家都轻松地笑了起来。
对于环儿的琴艺,基叔和七哥五哥都不陌生。虽然久隔十年,略显荒疏,但毕竟是当年京都的顶尖高手,弹起来仍然是那样的纯熟流畅,以至于连基叔那样的音乐高人也听得有点入迷。
但对于三妹子来说,环姐就不仅是艺术家,而是神了,真正的女神!这环姐呀,浑身上下玲珑剔透的美,玲珑剔透的聪明。想我三妹子那世修来的福,竟有幸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她想赞美几句,但她唯一能做出的表示,不过瞪大惊奇的双眼看着环姐傻笑。
七哥五哥现在随便了一些。龙标十年的相依为命,使他们的主奴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环儿的心目中,他们早已不是奴仆,而是以生命相托的兄妹。七哥五哥也已把她当作了亲妹妹,爱她护她疼她。他们之间还谈什么主仆呢?正是由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