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南明伟业> 第591章 决不妥协(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1章 决不妥协(1)(1 / 2)

三通鼓角四更鸡,日色高升月色低。

时序秋冬又春夏,舟车南北复东西。

镜中次第人颜老,世上参差事不齐。

若向其间寻稳便,一壶浊酒一餐齑。

“齑就是腌韭菜,读到这首诗总会让笔者想起划粥断齑的文正公范仲淹,虽然庆历新政的失败令人遗憾,然而他在《岳阳楼记》中的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称为历代文人的座右铭,可谓;‘先儒论宋朝人物,范文正为第一。”回到南京后的朱四,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多了很多时间,感觉又似乎马上就要忙碌起来了。趁着短暂的闲暇时光,他开始教育起自己的儿女来。从商鞅、吴起、晁错,再到王莽、范仲淹、王安石,乃至国朝的张居正,都是朱四讲课的重点。

“父皇,为什么您讲的这些故事里面的人,他们想要改变天下,却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啊?”兄弟几个中年纪最大的朱慈炫也不到五岁,然而却是聪慧异常,这正是朱四最担心的,如果未来的大明要交到一个人的手里,朱四还是喜欢交给自己孩子中最愚笨的那一个。当然愚笨并不是白痴,比如唐高宗李治,而李治所谓的愚笨其实名不副实,如果不是武则天的光芒掩盖了他的病体,这位唐高宗也绝对是一位非常有为的君主,而就算是武则天,也无法掩盖这个资质平平的皇帝。她继承的也并非是唐太宗的治国政策,而是李治的。当然萧规曹随的首先是李治,武则天只能算是半个陈平。

武则天六十七岁才终于爬上皇位,就算加上此前做太后的八年时间,她在位也不过二十四年,而李治在位比她多了整整十年。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皇帝却继承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开创永徽之治。日本的天皇这个称谓,用的都是他的称号的盗版而已。他在位的期间破突厥平漠北,击败高句丽、百济联军,又于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国军队,分分钟便教导了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岛国土著三寸丁学做人。占平壤,灭高句丽,完成了隋炀帝与唐太宗都未能完成的事业。灭亡西突厥后,扩展西域边疆,使大唐的版图在他的手里发展到最大。大唐从此拥有了东起朝鲜半岛,西至里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的广大疆土。他在位三十四年,大唐这样的版图维持了三十二年。

再看看商纣和隋炀,这二位哪一个不是聪明绝顶之辈,然而越是聪明自负之人,越不喜欢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一点恰恰又是身为一个帝王最应该重视和警醒的。汉文帝、唐太宗、宋仁宗,这些明君中的哪一个如果不顾及百姓的感受会得到成功?可以说只要是心智正常的人,无论智慧高低。只要能够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生怕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那定是第一流的帝王。唐太宗智慧超群,而汉文帝和宋仁宗的资质都很平庸,然而他们的文治绝对不在唐太宗之下,美名更是远超其他资质聪慧的帝王。

担心归担心,儿子还是自己生的,而且对于儿子所提出来的问题,朱四也必须回答。“朕说的这些想要改变天下的历史人物,商鞅是成功了的,然而他能够改变天下,却没有改变自己居功自傲的虚荣心。所以他的变法被后人沿袭了下来,而他被车裂而死。”

“如果天下出了问题,就应该改变啊,可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改变,却只有商鞅是成功的呢,而就连这个成功的人最后也死了。”朱慈焕连续地追问着,弟弟妹妹虽然懵懂,却有着帝王家的孩子对政治特有的兴趣,一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

朱四看了看漏钟,已经一个半时辰了,三个孩子却丝毫没有感到厌倦,这让他非常欣慰。虽然他已经有些倦乏,却依然打起精神想将自己半生的感悟都对儿女们娓娓道来,他说:“那是因为改革不同于其他,改革是天下的事,是天下所有人的事情,就跟一个新王朝开疆拓土一样。只要是天下的事,就必须顾及到天下所有人的利益。过去的事物即使再腐朽,那也是人们生活中所习惯了的一种承受;可对于新事物,所有人都会最先抱有戒心。只有这个新事物被他们真正觉得对自己有益了,他们才会接受。所以无论是想推翻一个王朝,还是想改变一个王朝,都必须顾及到最多数人的利益。否则即使你的想法再好,也只能失败。这些改革者中,商鞅照顾到的利益面最多,下至百姓,上至公候,都会因为他的变法而得到好处。所以即使人们恨商鞅,在杀掉他以后也会将变法继续下去。而其他人就没有将利益惠及所有人,比如晁错只考虑汉景帝;王莽名义上为国为民,其实暗藏私心;范仲淹和王安石到是为国为民,却最终一个触怒了贵族阶层、一个因用人不查,改革方案存在巨大漏洞而统统遭受失败。”

朱四在给一帮三五岁的孩子讲改革之道,看起来似乎有些可笑,然而江山是要代代相传的。在他看来,一个王朝能否延续得久,是要看她是否厚德载物。生为君王贵胄,如果能够一直心存国计民生、如果能够一直做民之父母,他的王朝是不需要改革的。这样的厚德养育的也不仅仅是这个王朝的臣民,更有这个王朝本身。就比如八百年的周朝,从太王到文王、武王、再到成王、周公,一代一代的周王都心系百姓,积累的深厚德行使得周王朝八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