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1636> 第41章 孙承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 孙承宗(1 / 2)

“我荐一人,可解京城之危!”成基命移步拱手道。

“何人?”

“高阳孙承宗孙大人!”虽然老孙已经辞官回家,但是成基命还是尊他大人。

“臣以为不妥。”兵部尚书王在晋进言,当年孙承宗觉得他不堪大用,直接让皇上把他罢官,如今仇家要上任他自然不乐意。

“我素闻孙大人在辽东治军有道,传朕旨意,速速派孙大人进京!”

在孙承宗没来的几天,崇祯已经急得跳墙,谕袁崇焕调度各镇援兵,相机进止,另外还有三个镇的明军前来勤王,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三河。

再次,加强BJ城防。崇祯帝下令,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都要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同时,还让太监来守城。同时,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也来到BJ城德胜门外扎营。

大明崇祯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崇祯在皇宫中还未等到孙承宗。

“金军都攻入通州直逼京城了,孙大人怎还未来为朕分忧?”崇祯一个人在紫禁城里暗自伤神,被打进皇宫是一件多么要命的事情,一句话还是崇祯太年轻,又生在大明摇摇欲坠的年代,他看到了眼前的一个太监王永祚。

“永祚,你说国事危机,朕有心无力,你可有办法?”

“皇上,小的不懂兵事,不如去问问辅臣韩大人。”

“那你去帮我问问!”

“韩大人,皇上命我来询问治国之策!”王永祚看到首辅韩爌也不行礼。

“皇上为何不亲自来问?”韩说到。

“皇上龙体欠安!”太监们总能为皇帝说好话。

“迁都!”韩说了两个字,他懒得和这些人争辩,以前他说要裁减官员,不能减兵,朝廷不用,魏忠贤告他贪污,结果他四处凑钱补,弄得最后自己没地方住,全家住在坟头,为了救唯一的孙子一病不起,最后还被清人张廷玉大骂掌着大权做着小人的事情。但是这些东西他又不知道怎么为自己争辩,皇上不信任是最大的阻碍,所以他这个首辅当得没什么意思,说出了这两个字也是他准备下课的时候。

“国之根本,宗陵庙室皆于此,你怎么能提出如此建议?”小太监竟然义正言辞,好像自己为国家做了贡献一样,其实这个计策和坚壁清野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处,京城是明末最早饥荒的城市,如果去了南京崇祯的命运又会是怎么样呢?不得而知。韩一个首辅依然抵不过一个太监,其实明末东林党不拉党结派是没多大权力的,但是相互勾结起来就能颠覆朝野。

“什么?天子守国门!竟敢提出如此辱国之策!”崇祯听到韩的建议之后大怒,对朝中旧将的轻视再加深一层,就在他大怒之下一个人来到了京城,崇祯立刻整理衣服前来接见。

这个人就是孙承宗,已经年满六十六岁的孙承宗。

明末不少武将,但是能指挥全辽东武将的只有孙一个,当年登州袁可立,广鹿岛沈有容,东江毛文龙,宁远袁崇焕,TJ李邦华,山海关孙承宗。只可惜明朝连养兵的钱都没有,不断要求孙精兵减将。试问养兵耗钱还是战乱耗钱?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难不成等有了战乱能够调一批天兵天将来解决战斗?就算士兵不怕死,没经过训练的兵上了战场也是白搭。以上哪一位不能好好固守?可偏偏高第上任撤掉辽东放军,导致关宁大捷死伤无数,偏偏他还怪孙头上,最后袁崇焕去辽东杀了毛文龙,袁可立隐退,东江诸阵形势不容乐观,只剩宁远在外苦苦支撑,辽东防线成了一座孤城而已。

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孙承宗?因为他喜欢搞事。

先说他的长相,长得魁梧凶猛,嗓门又大,胡子像锥子一样震慑人心,足足有一尺,这样的长相就很搞事情。

教书不好好教书喜欢去边关找老兵谈军事,这样的长相和行为导致他四十一岁才中进士,袁崇焕学他搞事情,结果搞大了一把没收住。

四十一岁上任之后就拼命学习官场厚黑学,开始低调圆滑,争取上位,处理朝中各种不和,可惜事与愿违,直到五十七岁才被推荐给小皇帝讲学。于是孙使出浑身解数,说出毕生所学,结果崇祯老哥朱由校被忽悠得一愣一愣,好像茅塞顿开,原来世界这么奇妙,感觉自己萌萌哒。

诸臣见五十八岁的孙承宗忽悠皇帝有一套,纷纷向皇帝进言请求加封孙的官职,可惜朱由校没怎么读过书,就喜欢武将,偏偏他就爱死魏忠贤这种没读过书的,又爱孙承宗这样长得魁梧的,还不放孙承宗出山。

孙承宗五十九岁,金人攻打辽东,王化贞逃跑,熊廷弼退守山海关,孙承宗的春天终于来临,朱由校提拔孙做兵部尚书。

孙承宗搞事情的本事马上就要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孙重用武官,轻用文官,这好不算完。

第二,把辽东一大批将士撤职,熊廷弼和王化贞难以幸免。

第三,逮捕朝中不称职官员,责备一些拿钱不做事的人,一时间满朝文武,怨声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