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兄台出手相救!”
骑兵队领头的少年策马来到王应宏跟前,翻身下马拜谢救命之恩。
王应宏跳下屋顶,将那少年扶起来,微笑道:“你我皆为侠义中人,何必言谢,公子切莫如此。”
看那少年的打扮,王应宏肯定对方是大户人家的公子,那行头少说在一百两左右。
“大恩不言谢!冒昧问下兄台哪里人氏,将要去往哪里呢?”
“在下岭南道人,刚从卫州省亲完正准备南下回府。”
听到王应宏要南下,那少年喜形于色,大喜道:“甚好!在下陋室就在兄台南下必经之路上,如若兄台不弃,请随在下一起回去饮宴歇息,好以表救命之恩和地主之谊!”
王应宏看看逐渐昏暗下来的天色,爽快道:“行!那就叨扰了!”
听到王应宏答应随自己回去,少年稳重的脸上笑容不断:“哪里哪里!多谢兄台赏脸才是!”突然看到旁边跪着的二十来个贼寇,少年询问道:“这些贼寇兄台打算怎么处理?”
摆摆手笑了下,王应宏道:“不急,一会儿有人来带走他们,保证他们不会再出来作恶。”
少年将信将疑地点点头,和王应宏一起等人来。
在等待的差不多一炷香时间里,王应宏知道了对方的名字:王方翼。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王应宏眉头挑了下,这可是历史上李治当皇帝时的名将啊!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王应宏询问道:“太原王家随州刺史王裕之孙?”
哪知王方翼听到王应宏的试问之后脸上的笑容慢慢消散,轻轻地点了点头,道:“正是在下。”
看到对方的表现,王应宏知道他小时候父亲王仁表早逝,因为母亲不是正室夫人,又与自己的奶奶关系不和睦被赶出了家门,迁入乡下凤泉别墅居住。
王方翼的奶奶身份可不得了,同安大长公主,李唐开国皇帝李渊的亲妹妹!
家庭的骤变,对王方翼的成长影响极大。
刚迁入凤泉别墅时,由于年久失修,显得异常萧条荒凉。王方翼和仆从一起开荒垦地,植树造林,缮修房舍,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居然拥有良田数十顷,房前屋后都长满了灌木竹林,俨然又恢复了昔日官室的面貌。
通过这一段的劳动磨炼,王方翼接触到下层劳动人民的一些疾苦,这对于他以后居官清廉,比较关心人民生活以及养成坚强的毅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凤泉别墅居住期间,王方翼还坚持每天练武学艺,练出了一身真功夫,希望有一天能跃马弯弓于疆场为国家效力。
因此,王应宏一开始看到对方时就从对方气质和眼神中看出了与他年纪不相符的成熟。
刚想开口,一阵隆隆的马蹄声打断了王应宏的思路。一队身着黑色劲装的骑手出现在王应宏不远处,远远的隐约形成包围之势,将所有人都包围起来。
王方翼眼角一缩,他是个识货的主,自己带来的这些骑兵完全不是对方的对手。那老练的战阵布局不经意间就形成,单个骑手身上的杀气或许不是很重,但是这么多人叠加起来就有些骇人了。
这是一支真正的喋血骑兵队,自己的只是组织家丁自己训练的,缺少实战。
李胜平单骑催马上前,在离着王应宏三丈开外滚鞍下马,疾跑几步走到王应宏跟前就要行礼,王应宏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李胜平立马会意,恭敬道:“少爷,小的看到少爷放的联络信号立马集合家丁急赶过来,不知道少爷有何吩咐。”
王应宏指着旁边跪着的二十来个贼寇,道:“把这些个贼寇全部押解回去做苦役,敢跑,格杀勿论。这些尸体赶紧让村民认领,尽快安葬,没人认领的集体焚烧,免得腐烂引发瘟疫。”
一开始李胜平就注意到了那些跪着的二十来人,只是没想到他们是强盗。
一挥手,立马就有人过来将这二十来个贼寇全部挨个用粗绳一个接一个连着捆起来押走,其余的安抚村民之后开始焚尸。死亡的贼寇不少,一共一百三十一个,王方翼的家丁也战死了三十六个,算是不错的战绩了,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实战。
所有的事情都安顿好之后王应宏对李胜平道:“你们押解贼寇先回去吧,我要继续南下回府了。”
“是,少爷!”
看到李胜平远去,王应宏笑道:“王兄,我们也走吧!对了,刚才聊到哪了?哦,太原王氏!在下也姓王,本家啊!”
“哦?王兄也是太原王氏族人?”王方翼一愣,没想到王应宏跟自己同姓,听到他说是本家误以为王应宏也是出自太原王氏。
王应宏哈哈一笑,道:“非也!难道姓王的都是太原王氏族人?”
王方翼一挑眉,疑惑道:“那是山.东琅琊王氏?”
“非也!王兄就别乱猜了,在下祖籍江南道江州,祖上战乱南迁避祸,因此落户岭南道。”
“哦,原来如此!”
边走边交谈许久,两人也熟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