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听了也笑道:“那日沈侯一个战场上历练的男子汉,竟扭扭捏捏地分析女子争宠之事,求让女儿同去东边,也真是难为他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子女的如何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啊。”
曹公公也以言语附和,皇上又话锋一转:“朕想起前几日听说你提起的一段趣闻,六皇子妃仍是处子之身,此事可做得真?怎么这么长的时间,也没听到一丝风声。”
曹公公微一愣神,忙答道:“这事定是准了的。还是前段时日,永庆侯夫人与太夫人提起此事,被底下人听到说了上来,据说当时六皇子妃臊得脸上通红,却也没有否认,可知定是假不了。那几家夫人与沈府关系不错,想来是帮着隐瞒了,况且如果传出去不仅得罪沈家,也是坏了皇家的名声,自然是一丝风也不敢露了。不过现在是不是处子之身就不好说了。”
皇上听了,闭目半日,说道:“明日六皇子妃依例要支去给齐妃请安,你让人知会一声,事后让她来见朕。”
曹公公忙应下,让人去齐妃处传话去了。
此时太子也得知沈秋君欲随夫东征之事,不由叹道:“小六太不知怜香惜玉,好好一个贵女却要千里奔波,去外边受苦。”
太子妃听了,心中起疑,观察太子那满是疼惜的模样,再想到最近他的异样,不由越想越胆战心惊。
太子好色,她虽也忧伤,但因为男子大多都如此,倒也能接受,况且太子虽好色,身边的妾侍皆来路正常,并无不妥之处,外人也说不出什么不好的来,可是如果他觊觎自己的弟媳。这种无德之事能让他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太子妃想了想笑道:“这也怨不得六弟,如果六弟媳不愿去,他还能拿刀逼她上表不成?可见是六弟媳自己愿意去的。到底还是新媳妇呢,舍不得也是正常的。”
太子听不进去,仍道:“小六办事,不能经常人来推测。这一出去,几年再回来,也不知被风吹成什么样呢。”
太子妃知他鬼迷了心窍,一时半会也劝不过来,只得暗自警醒。
第二日沈秋君先去给齐妃请了安。后来听齐妃说皇上有事要召见自己,只得让六皇子在宫门处相侯,自己随了宫人往前边去了。心里暗自怀疑皇上变了卦,越的忐忑不安。
皇上见沈秋君倒是很和蔼,笑着让她起身并赐了座,又颇为怀念地追忆往事:“时光过得真快,想当年你还不及朕的膝盖呢,如今眼看就长了嫁作人媳了。”
沈秋君忙笑道:“这么多年过去,儿媳看父皇仍是如当年那般英明神武,盖世的英雄。”
皇上听子大笑。说道:“当年你大姐端正娴雅,你二姐也是个好的,就是脾气有些冲。倒是你年纪虽小,却极乖巧懂事,嘴巴又甜。你父亲可没少偏了心地疼你。”
沈秋君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道:“儿媳向来愚笨,不过是仗着是最小的,得了父亲不少的偏爱。”
皇上又点头说道:“你父亲对你可真不是一般的疼爱,就说你当年嫁给小六,估计嫁妆比起你两个姐姐来要丰厚的多,倒是朕因为北蛮之事,不曾给你们添一针一线,真是委屈你了。”
沈秋君忙道:“这委屈一词,儿媳可不敢领认。父皇做事自然要着眼于大局,岂是我们能领会得了的,况且父皇也未必委屈儿媳。且不说皇子府的一切都是您所赐,只说儿媳丰厚的嫁妆,虽说是父亲所赠,说到底却还是出自父皇之手,毕竟永宁侯府的一切,皆是父皇所赐。”
皇上赞叹道:“还是如小时一样乖巧懂事,也怨不得你父亲疼你。”
就在沈秋君小心谨慎地应付着皇上的问话时,太子已经得知沈秋君进了宫,本还为自己不好在后宫行走不得见卿面而懊恼,后听说被皇上召了去,不由暗谢老天成全。
又忙命人悄悄去打探,等沈秋君出来,二人能来个偶遇,太子想到那日沈秋君神采飞扬时的万种风情,百爪挠心,好容易等了大半日,终于得知沈秋君出来了,忙一边嘀咕老头子与沈秋君有什么话能说这半天,一边急急赶了过去。
沈秋君则由宫人引着向外走去,心情沉浮不定,暗叹皇上果然老了,也或者是在那高位上太久,人便变了,再不是从前自己心中英明贤德的圣君了,如此一想,愈地心疼起六皇子来:在皇上心里,身为亲生儿子的他竟不如外人可信。
今天皇上叫她过去,说了一大车的话,绕来绕去,其主要意思就是:沈家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一如既往地得他宠信,继续风光下去。而她做为父亲最为疼爱的孩子,要对父亲感恩,凡事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堕了父亲的威名。
所以就引到今天谈话的主题:俗话说宁跟要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因为各种因素,六皇子在大齐不得志,将来到了东边,未必不会被容妃蛊惑,背弃大齐,投了东陈,虽然可能性不高,但一旦生,就等于打了大齐的脸面,不可不防,所以到时六皇子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一定要拿出沈侯的正气来,该规劝时就要规劝,该上报时就是上报。
沈秋君暗叹一口气,看来六皇子的阴狠毒辣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