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日八名阅卷官一人一桌开始阅卷,经过反复讨论评议,有十名考生的试卷被呈送到了大明皇帝面前,由皇帝亲自选出前三甲。
御书房中,赵岩看着面前躬身而立的太子,眼中闪过了一丝欣喜,这个儿子他关注不多,即使为了传承他第一次向丽贵妃试压,让她停止了对太子的行动,并把太子交给他并不喜欢的皇后抚养,但是太子因为早年那些伤害依旧显得病弱了一些,但是还好,太子已经平安长大,并且学识不错,再加上镇南王与安相国的支持,已经可以保住大明的安稳。
“来,太子,你看一下,觉得前三甲可以给谁。”对于太子的培养,虽然已经有些晚,但是赵岩十分用心。
“父皇不是已经钦定了徐明灿为状元吗?”太子也不客气,走上前,拿起徐明灿的试卷。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这些唐代的书法大家没有消失在历史的场合之中,柳体、颜体依旧是楷书的经典。徐明灿的一手漂亮的颜体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十分能得皇帝的喜爱,毕竟赵岩最喜欢的便是颜体。更重要的是这个徐明灿出身江南的大族徐家,是徐家的嫡系子弟,本来他完全可以举孝廉,但是徐家显然对这个子弟更加看重有更大的期望,才会让他来参加科考。江南徐家是值得拉拢的势力。
“你是储君,这科的三甲是留给你的股沟之臣。”
赵恒不由心生感动,同时有满心的愧疚,原来父皇是这样安排的,只是可以他以前都没有理解父皇的苦心,白费了父皇的安排。
“他当状元很好。”虽然不怎么喜欢这个徐明灿,但是他不能让那个人成为状元。“榜眼就选这个刘向吧,文采真是不错,这柳体写的也是非常的好。”
“刘向?这是刘尚书的孩子吧,听过安相国对这个孩子的夸奖,应该不错,就选他。”赵岩十分满意,是满意太子的进步,他知道太子一向不喜欢安相国,毕竟安相国是丽贵妃的父亲,能选安相国推荐过的人,证明太子已经学会摒弃个人私怨来看待朝政了。
太子只是一笑,如果是三个月前他才不会选这个刘向,虽然他不姓安,但他的母亲却姓安,是安相国的嫡亲妹妹。
“探花就选这个李靖安吧。”太子微笑建议。
“就是你在殿试看的那个人?”赵岩来了兴趣,拿起李靖安的文章看了一遍,“是一篇好文章,虽然有些思想让人不容易接受,但是言之有物,很好很好,这馆阁体写的也不错,如果不是一早决定了徐明灿当状元,我一定会点这个人当状元。”
能在位这么多年让大明依旧繁荣的皇帝,赵岩可不是一个昏君,他有着十分敏锐的政治思维,这篇文章内所要阐述的东西让他眼前一亮,只是他现在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太子既然欣赏这个人那就让这个人在太子手上发挥最大作用吧。
“儿臣这篇文章不错,但是有些锋芒毕露,需要好好磨练一下,翰林院是个不错的选择。”太子有些羞涩的说道,这个李靖安他不能让这个人远离,也不能让他出人头地,放在翰林院正合适,虽然翰林院被誉为未来内阁大臣的储备基地,但是只要他不用,这个李靖安便只能在那里被埋没。
大明崇显三十年,皇榜出,李靖安名列探花,跨马游街,赐宴琼林。
唐朝的孟郊有首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李靖安算是明白了孟郊当年的心情,只是这个状元并不算是十分珍惜的人才,三年便又一次,状元又如何,还不是要在翰林院磨磨性子吗?
状元才是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
在满是一品从一品大员的临安城,是再小不过的,即使徐明灿是状元,出身江南徐家又如何,刘向是刘尚书之子又如何?能进翰林院的那个不是曾经的前三甲?
进了翰林院,李靖安是谨言慎行,唯恐被牵连进麻烦之中,不过好在有着徐明灿这个耀眼的灯泡在,人们对于李靖安这个探花的关注力度就小了很多。
但是为了不让人拉他去出席什么文人聚会或者同年聚会,这些日子以来,李靖安都在翰林院的藏书楼里边呆着,大明文风极盛,翰林院的藏书楼又是天下藏书之最,有很多是前任李靖安没有看过的书籍,你可不要说那是前任李靖安看的书少,事实上李家可是当地的一个世家望族,即使李靖安这一枝已经没落,但是诗书传家,家中虽然就靠几亩良田度日,但是珍贵的古籍文献依旧不少,就算李靖安为了赶考而把两天宅子卖了,但是书籍没有,而是让一个族叔保留着,本来是准备等到考中安顿后,再把那些书拿回来的。
而现在身体被李靖安接管之后,那些记忆也备份到了他那个突然出现的文档异能中,不过能有一个好机会填充资料库,李靖安当然不会错过,他的记忆力称不上过目不忘,但是只要把一本书完整的读完,这本书就会出现在他的文档中,和过目不忘没有什么区别。当人为了让自己的存档更有条理性,李靖安特意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