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整个国家都开始超负荷运转。沿海大大小小的船厂内已经看不到在建的民用船只,标准化货轮、各式各样的军舰、登陆舰,还有各式各样的标准零件。内地工厂也全部转入战时体制,全政府还以国家的名义登报招募有资质和能力的家庭,只要能获得评估通过,就会免费提供机床和原材料。
这些家庭作坊虽然不大,产品也都是简单的标准化零件,但架不住数量多。截止1939年7月底,全国得到国家评估通过的家庭小工厂有47万家,生产5.56万种标准化零件。从飞机用的钝头铆钉、铝饭盒、枪支瞄准镜甚至生铁铸造的炸弹弹壳等等应有尽有。从1923年开始强制推广的全国标准化建设终于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威力,虽然还达不到美国自由轮那种变态速度,但民国战时标准轮的时间同样从一年压缩到七个月。
这些全都是在国家工业建设初期,就强制推行标准化带来的好处。
根据政府计划,到1941年全国此类战时应急家庭作坊要达到135万,总涉及工人1千万。这些家庭作坊看似效率低下,但却是彻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须道路。杨秋签署的《军事总产计划书》确保价格和数量后,家庭作坊也不用再担心利润,这样等到战争结束,尝到甜头的他们就会逐步依靠机器生活。即使不依靠也会走入工厂,而不会再世世代代靠土地生活。别小看这种改变,或许战后在他们中间,就会诞生大量的民营企业和新兴技术企业,还会带动身边的亲戚朋友逐步加入到工业中。等到他们战后投入工业洪流,中国也就真正地迈入了工业国家。
但这也带来了问题,那就是对物流的要求。
就比如面前的包头钢铁集团,它是全国第三大坦克和特种车辆制造基地,年产上万辆之多。但随着进入战时体制。产量要调高至少一倍。所以这就逼迫工厂改变现有生产方式,用自己生产车架和大型部件,小型零配件靠全国各地的零配件厂供应,最后组装的生产模式。但想要将散播在全国各地的零配件厂捏合起来。就需要一套高效率的后勤物流系统,最后杨秋就想到了陆地集装箱。现在使用的都是3.5吨半标准箱,这个重量恰好可以用十轮重卡转运,这样只要组建相应的卡车队。就能将小工厂和作坊生产出的标准零配件转运到最近的火车站送往各家总装厂,然后工厂按照箱子上的配件说明拆包组装,效率比以前分散运输提高数倍。
两人讨论集装箱好处时。那边的杨秋也在最后讨价还价:“国王先生,如果伊朗一天不能团结起来,那么即使我军进入,也会面临一个混乱动荡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士兵的安全。我不能接受在对付苏联人的同时,还要分出精力安抚当地民众,所以我希望您能尽快的做出决定!这不仅关系到您的国家的安危,也关系到我国出兵的合法性!不过您可以放心,我国对波斯湾的土地没有兴趣,等巴列维出任国王并驱逐苏军后,我们会继续严守中立原则,确保伊朗的**。当然,为确保我国的石油安全,我们也希望能租借格什姆岛修建军用机场,并且愿意出资在阿巴斯港建设两国共同使用的海军基地,修筑我国喀什、喀布尔至阿巴斯港的铁路,而且之前我们签署的石油协议也将继续履行下去。”
和方瑞说的一样,礼萨汗现在已经走投无路,遍观世界也只有中国能帮助他恢复政权。但由于他和伊玛目之间的仇怨太深,所以如果他不下台,那么就不可能化解矛盾。之所以坚持到现在,无非是希望杨秋能确保伊朗的**,并且多拿些好处。
礼萨汗想了想,说实话杨秋的这些条件都不算过分,而且还能为伊朗带来一条免费铁路和军港,至于敏感的格什姆岛,具体如何摆平英国也是中国的事情。当然,礼萨汗也知道杨秋现在需要他,所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争取到250架化蛇战斗机、50架轰六轰炸机和5个陆军师的全部装备,以及总计2亿民元的贷款。不过他也答应,在彻底打败苏联前,将仿效沙特政府,开放国内所有地区供国防军使用,并且允许将伊朗作为国防军进攻高加索的跳板,而且还将新组建的部队也全部交给国防军波斯湾集团军指挥。
第二天上午,礼萨汗在北京宣布退位,年轻的巴列维正式成为伊朗新国王。
同时,杨秋也以总统和国家武装最高司令的身份,正式下令国防军进入伊朗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