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的女儿》,说实话,李云早就已经把其中细节忘的差不多了。
毕竟这只是他小时候看过的诸多童话故事之一,直到现在,李云还能记得大概剧情,这还多亏了它是为数不多有悲剧结尾的童话故事,给当时的李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不过李云本就没打算照抄,知道个轮廓,细节方面,只要套用棒子剧的“爱情,绝症,车祸,救不了”万能模式,再加上他的润色加工,想来把这篇不到一千字的童话故事变成近十万字的短篇小说,完全没什么大问题。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啊......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云就这么时而停顿皱眉,时而说上一大段,如此停停写写,慢慢就把字数写了出来。
心里早有了腹稿,细节描写的话,李云认为,最重要的不外乎把握好爱情和悲剧这两个重心了。
他始终记得在前世时,自己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句话,让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支离破碎,这就是催人泪下的故事。
所以在开篇里,李云便有意识的介绍了一番海底的世界,海底世界很美很漂亮,但如此美丽的事物也只是陪衬的绿叶,最漂亮的,莫过于那海王的第六个女儿。
“六个姐妹中,尤其以最小的女儿最漂亮,她那蓝色的长发如大海般柔顺美丽,眼睛比海底最璀璨的珍珠还要深邃明亮,而最让所有海族骄傲的是,善良美丽的六公主天生就有一副完美的嗓子,她能唱出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歌曲,她的嗓音能让大海上最可怕的暴风雨停息,能让迷失的船舶找到回家的路途......”
李云发现,异界的小说很少有对角色进行详细的外貌描述的,顶多一句英俊的查理带过,至于英俊在哪里,到底有多英俊,则一概不提,对角色的赞美也是显得苍白空洞。
这显然是心神阅读的后果,每一个读者在全身心投入阅读时,其强大的脑补能力会自然帮作者掩盖这些瑕疵,为每个角色自己脑补长相,即使是那本热书阿布齐,听艾丽莎说,也是在决定动画化后才确定了具体模样。
李云自然不会这么做,虽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真要这样,那让他以后还怎么赚周边手办的钱?
给个大致的轮廓和特征,让读者们乖乖往这方面去脑补,而且在描述外貌的过程中,就是一次对读者的催眠暗示,将自己对角色的喜爱过度到读者身上,这才是妥妥的王道啊!
“六公主平时最喜欢听姐姐们给她讲海面的新鲜事,因此,她经常想着,要是有一天自己也能到海面上看看,那该多好啊......”
异界的小说第二个不足之处,就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了,粗陋的艺术注定无法做到有多细腻,他们能以一句“查理很愤怒”让读者跟着生气,达到了想要的目的,自然就不会在这方面深挖研究。
但若是换李云来做的话,却可以把这五个字扩张到五百个字甚至五千个字,让读者的愤怒具体化,深刻化,最大化!
想要冲击力,就得有巨大的反差,在整个开篇,李云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塑造美好,无论一切都要美好,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世界,而六公主就是一切美好的源头,是受到所有海族拥护爱戴的小公主,一个才貌兼备,天真善良,调皮可爱,让所有人看了都会喜爱到不行不行的人气角色。
不过这只是开始,巩固了第一印象,接下来就是加深读者对小公主的好感,外在美说了后就可以略过,后面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衬托小公主的内在美,李云的目标是让大多数读者在看完小说后,彻底爱上小公主,这并不是不可能,至少在看了阿布齐后,李云对自己的作品还是很有信心的。
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李云都在为凸显小公主的性格上做努力,并在一步步发展中,布置一个又一个甜蜜陷阱,一步步将天真烂漫的小公主带入万丈深渊里面,犹如温水煮青蛙,当事人不知,旁观者看着心急心跳,为之呐喊心痛,但这一切都没有作用,这些只能让读者不断产生层层的无力感。
爱的初始阶段是好奇,而后是关注,关心,越积越多,最后关心质变为喜爱乃至溺爱。李云现在就是在让读者对小公主关注,关心,因关注所以了解,因了解产生关心。
当然,就这么慢慢写到结尾,也能达到李云量变转为质变的目的,但这样的故事在他眼里顶多算是中上,李云的性子,或者说但凡宅男的性子都是追求完美的,要么不做,要做自然就要最好,从没用过这么好的码字工具,身为业余的三流网络写手,李云一时之间灵感如尿崩,力争将每一字每一句都精雕细琢一番。
“不能让读者一开始就产生悲剧预感,希望之花只有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骤然凋零,才能在最后结局时,产生最大的冲击啊。”
思绪刚刚飘过,李云便果断回到前面做了几段修改,主要是增加了王子的剧情设定,原作里并没有说王子为什么来到海上,在这里,李云就把他的目的设定为寻找传说中的美人鱼,并在言语间说明了王子对美人鱼的喜爱。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