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失望
年过半百的格莱美颁奖典礼落下了帷幕,但第五十届的典礼引起的热烈讨论却越发喧嚣起来。【网友分享】
其实颁奖典礼当晚的格莱美还是星光褶褶的,坎耶一维斯特、碧昂斯、艾丽西亚一凯斯、蕾哈娜、菲姬、克里斯布朗、约翰一梅尔等一众人气歌手出席了典礼,虽然缺少类似于往年的埃文一贝尔、u2这样能够震住场面的超级大牌,但是单从人气而论,其实格莱美为了五十岁生日还是做了许多准备,各式各样的合作舞台、huā样百出的回顾环节、还有包括汤姆一汉克斯在内的不少影视明星到场颁奖,都是做足了嘘头。即使有编剧大**的阴霾在,但颁奖典礼还是举办得有声有色。
但可惜的是,这些精彩的表演、云集的明星,并没有能够吸引住太多电视观众的眼球。在第二天的电视收视率的统计数据中,仅仅只有一千六百五十万观众收看了本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直播。
这个数据是格莱美颁奖典礼五十年来最差的收视率,格莱美的五十岁生日,从结果来看,可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
格莱美颁奖典礼陷入史上最低谷,收视人数仅仅一千七百万人;但是去年,也就是格莱美却强势反弹,收视率超过了两千五百万人。而今年,格莱美又陷入了另外一个诡异的境地里,收视人数暴跌近一千万人,而十八岁到四十九岁这个最重要的收视率环节更是直接下降了一半有余。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年轻人根本就不关心格莱美了!而全美普遍收视人群对于格莱美也已经失去兴趣了。
这绝对是一个糟糕的消息。
去年,格莱美就已经面临过一次讨伐声浪的局面了。第四十九届格莱美对商业和艺术堪称完美结合的“四”这张专辑的嘉奖并没有能够给出一份好的答卷“四”在综合奖项上横扫年度最佳制作、年度最佳唱片、年度最佳歌曲,但是在部门的单项奖上却空手而归。这也使得埃文一贝尔成为了格莱美历史上第一个赢得综合奖项却错失部门单项奖的歌手,这绝对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历史记录。
从第四十六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只有流行没有音乐”开始,其实格莱美颁奖典礼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一直在苦苦挣扎,如何在流行和艺术之间寻找到完美的平衡,格莱美显然正在迷失自我。随后的第四十七届埃文一贝尔和诺拉一琼斯闪耀、第四十八届u2称雄,也让人看出了格莱美的努力,但去年格莱美却将每年的分蛋糕仪式搞砸了,惹了一身腥。
今年,格莱美颁奖典礼嘉奖了艾米一怀恩豪斯和坎耶维斯特,引发了如潮的争议,格莱美的商业指标越来越闪耀,而音乐本身却逐渐迷失在了好莱坞的纸醉金迷中。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格莱美在没有互联网包围的环境之下,受到整个收听群众的影响相对而言是十分轻微的,所以评委们总是从专业的角度对音乐做出评判,然后将真正的优秀音乐推荐给广大的歌迷。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公告牌、“滚石”网络版都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最新的资讯,而后来的崛起更是让人们拥有一个平台去搜索自己喜欢的音乐,更不要说脸书等社交网络兴起之后,群体聚集在一起的优势被逐渐放大:人们可以轻易地从拥有相同音乐爱好的网友那么搜寻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于是,商业越来越商业,小众越来越团结。
在这种情况下,格莱美的指南作用就越来越不明显,人们不再通过格莱美来搜寻优秀音乐了。如果格莱美不选择歌迷喜欢的音乐,反而会容易失去观众的瞩目。不得已之下,格莱美也开始收集各方各面的资讯,希望能够用大众所喜欢的音乐来吸引关注。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格莱美的商业化元素越来越多,有人气有销量有商业成绩的音乐逐渐在格莱美占据了主流。
其实格莱美的位置也十分尴尬,如果从指导聆听的角度来讲,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需要格莱美评委们的指导,即使格莱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典礼,但对于年轻人们来说,却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格莱美的资讯不是新鲜的,它每年的奖项颁发甚至还具有滞后性——比如说泰勒一斯威夫特明明是2006年出道的,却因为报名时间的划分关系,成为了2007年的新人,进入了第五十届格莱美的争夺,这种时间差在格莱美上数不胜数。不仅有些之后,就连权威性都被越来越多被人质疑。
比如说去年“四”这张堪称经典的佳作,能够横扫综合类奖项,却在单项部门内一奖难求,这种情况实在是有些荒谬可笑。
但是格莱美并不会因为“指导聆听”权威性的遗失就没有了价值,因为它还具有制作层面上的指导意义,对于那些唱片工业领域的老板和制作人来说,格莱美的奖项都值得大家好好琢磨个中原因。
比如说年度最佳制片,其中的录音混音技巧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研究的;比如说年度最佳歌曲中,一首优秀歌曲的制作技巧已经它和时代背景的融合,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四大综合类奖项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意义所在。
可问题就在于,无论是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