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对于格雷诺耶这个角色的缺失,着实扼腕。“香水”这部作品本来是可以成为经典的。但是汤姆-提克威对于角色塑造的缺失,也就错过了连环凶杀案背后的真正动机,格雷诺耶为什么要制作这样一瓶香水,仅仅是执着只求美好事物吗?不,在原著小说里,有着更加深层的含义,也是格雷诺耶真正的追求,在汤姆-提克威版本的“香水”中却遗憾地找不到了。
在原著小说中,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在描述巴黎这座城市时,连续使用了十七个表示“发出恶臭”的德语动词来形容,当初埃文-贝尔为了弄明白这些德语词汇,可没有少花功夫。这种恶臭,不仅仅是单纯的味道,更是对于一个时代的嗅觉特征。而格雷诺耶正是出生在全巴黎最臭的圣婴公墓上搭建的鱼市场里,他灵敏的嗅觉对应在这个环境之下,也就意味着,他注定比一般人更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腐朽和肮脏,因而也更加具有对于气味建设性或者破坏性的冲动。因此,小说中天赋异禀绝对不是草根英雄的前提条件,也不是单纯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工具,而是一个悲剧的设定。这一设定同时也解释了格雷诺耶为什么对于处.女.体香如此沉迷,因为这是在臭气熏天的世界中,唯一一样超然于凡尘之外的香气,当然,这也可能是世界上最难于收集和保存的味道。
这个设定可以说是贯穿“香水”整部小说的一个基调,但汤姆-提克威刻意弱化了这一点的重要性,这也使得电影成品的时代感、深刻感被削弱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个设定,却是被汤姆-提克威一笔带过,这也成为了格雷诺耶这个角色身上最大的缺失。那就是,格雷诺耶本身是没有任何气味的,他是一个没有气味的人。在汤姆-提克威版本的作品中,只是在电影中段用一场莫名其妙的雨让格雷诺耶发现了这个事实,然后引出电影的后半段。如果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人,根本无法理解这段情节有什么意义,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这段情节讲的是什么。
“香水”的小说里,有了近乎三分之一的情节来阐述:格雷诺耶是一个没有气味的人。砸一个弥漫着恶臭的世界里出生,居然不带一丝人的气味,这也就意味着,格雷诺耶在出生的时候,就与这个世界站在了对立的状态。没有了人的气味,也就缺乏了人类固有生理标记之一,从而也无法在社会中确立起自我。于是,这种气味的缺失必然导致格雷诺耶非本意的自闭,因为他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其他人所排斥,他就是这个世界中唯一的异类,没有人可以“看到、闻到”他。
气味的缺失实际上是格雷诺耶人格损害、痛苦挣扎、连环杀手的基本归结点,是他与外部世界所产生一系列联系中最单纯、最深刻的基础,他的所有追求以及此后衍生的偏执、疯狂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格雷诺耶会产生收集保存并调制人体气味的想法,就是来源于自己身上气味的缺失,他需要一种香水,可以模仿出各种人的气味,让他摆脱融入人群的恐惧,不落痕迹地从异类中抽离。而利用人体气味制造出来的香水,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描写则表明,他能够将气味对他的剥脱与压制转化为借由气味对他人施加控制,也让格雷诺耶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汤姆-提克威对于这个设定的忽略,让“香水”的电影更加符合好莱坞的审美观,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同时也导致了小说的灵魂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破坏。
埃文-贝尔作为心理系的研究生,他自然无法接受这件事,如果缺少了“没有气味”这个标签,格雷诺耶走向连环杀手的这个心理过程就不完整了。他认为,这就是“香水”仅仅是出色,却没有能够像“沉默的羔羊”一样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
这一次,如果有机会的话,埃文-贝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手,让“香水”的改编电影成为真正的经典。
爆发求月票,求订阅!加更稍后。(未完待续)
“看小说,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