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收藏
说是玩耍,其实也是完成梁丰交待的任务——去找后街郑家儿子交个朋友。
板儿当然是欢呼雀跃,太盼望有个伙伴了。
幸好这事早有铺垫,因此没太费周折。前些时候小嫦回来,同情她家遭遇,就已经打发彩云和扫琴寻摸着送了十几两银子去给郑姜氏。那妇人无端端有人送钱,自然不愿接受,左说右说才明白是头天有路过的客人听她家遭遇,心中恻隐,故而打发丫鬟送来些帮补。郑姜氏才千恩万谢泣不成声收了。
今天出门,就由永叔陪着,彩萍、陈氏和板儿一同上街,专门去找郑家。
初初郑姜氏见一个都不认得,不敢搭话。后来彩萍说了来历,方才知道原委,赶紧请入家中坐下。永叔不方便进去,只在街面等候。
陈氏携了板儿进入郑家,只见窄窄一间屋子,两张木板床,一桌一凳一油灯而已,灶冷衾寒,果然贫苦得紧。想起自家以前的日子来,同病相怜,就同郑姜氏亲近了许多。两个女人不免婆婆妈妈说些哀伤话儿,登时一把鼻涕一把泪来。
板儿和郑家小儿年龄一般大,更是相投。小孩子最容易交朋友,三两句便熟悉起来。语言投机,问起功课,板儿才知道郑家小儿和自己一样,学得十分痛苦。而且郑家小儿还有不同,他家可没钱交足学费天天上私塾念书,只初一十五去找先生还课,考察一番后又布置新的功课回家自己学习,比板儿更艰难数倍。
陈氏和姜氏说了好半天话,才把来意告诉姜氏,自家少爷娘子看她家可怜,让常来探望,还叫带了孩子去玩耍。姜氏马上警觉起来,莫非遇到歹人?立即推脱不许。还是陈氏好言相告,约她带了孩子一同过去。但只说少爷家门高,她去看看便了,不要惊讶。姜氏才犹犹豫豫应承了,喊上儿子跟着陈氏出门朝县衙走去。
来到县衙后宅,果然把郑姜氏惊得合不拢嘴,原来是县太爷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大气也不敢透一口。
此时程程娘子已经换了小嫦娘子的班,也早听说了郑家的事。她和小嫦一样的善良。处事却风风火火了许多。并不因姜氏贫穷褴褛便嫌弃,高高兴兴地受了姜氏的礼,就叫侍书拿出几贯钱来周济姜氏,又直爽说道:“那日我家老爷见你儿子那种读书法,很是不对路。因叫了你家来,今后你这小儿便同板儿一道来跟着我读书罢了,不要再去私塾。我包你儿子长大成器就是!“
姜氏受宠若惊,岂有不答应之理?当即千恩万谢,不敢多坐。只把儿子留在县衙同板儿玩耍,自己如做梦一样恍恍惚惚回到家里。一时想起亡夫,悲从中来。独自取了灵牌抚摸哭泣。
姜氏走后梁丰才办公回来,见到郑家儿子。穷人孩子早当家,是个懂事有礼的,知道是县老爷,急忙跪下磕头行礼。梁丰将他拉起,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顺。”
“大名呢?”
“没有大名,娘还没取。”
“嗯,好,那今后就同板儿做个好朋友。每天记得来跟着师傅读书罢。”
“是,谢过老爷。”
梁丰看着这个乖孩子犹豫了半天,才谨慎措辞开口问道:“你娘常常打你,是为甚?”
“老爷,是我读书不长进。不怪我娘。”
“那你娘为什么要逼你读书?”
“我爹临死时候说的,不读书要受欺负!”小顺回答道,眼里有了泪花。
“知道欺负你爹的人是谁么?”
“知道,他叫金大嘴,专在城里设赌放账的。”说起仇人。小顺眼里有了异于儿童的恨意。
梁丰叹了口气,点点头,记住了这个名字。
梁丰转头把这个名字给了邓圣,让他留意此人。邓圣把房二叫来问道:“你可听说过金大嘴的名头?”
房二道:“知道,属下认得他,只是没啥深交。”
邓圣叫他说说情况。
“这金大嘴,本名金春平,原是潘店一个破落户,全家只剩他一个未死,流落到京城专与大户帮闲使气。因他长得凶恶,下手又狠,在大相国寺一带似乎颇有些名气,后来不知得罪了谁,在京城呆不下去,便回到封丘过活。这厮去京城时还破落不堪,谁知回来时已不知哪里得了些富贵,纠集了几个以前的狐朋狗友,开设一处关扑,到处聚赌放债。”
“只是设赌放债,没犯其他事么?”
“他岂能有好的?据说这厮前些年也曾收留过许多江湖飞贼大盗,不时地壮他门面,若有银钱纠纷,那些人便会替他出头,也每每得了势头,专门欺压一些良善。前任潘县尊同秦县尉也不少缉拿他。可是奇在屡次将这厮收监关押,再搜查他的老巢时,总是一根鸟毛也无。坊间传说的那些大盗飞贼一个也不曾见得,都先得了风声逃脱。又一次潘县尊恼了,定要问他个放债盘剥之罪,谁料居然从开封来了提点刑狱公事,将这厮直接解入京城受审。初时阖县俱都庆贺,说终于除了一害。那晓得才不到半月,这金大嘴竟又大摇大摆回了封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