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营场外,来报名加入由李显这位大秦国国君所亲自领导的“骁骑卫”的士兵,怕不是有七八万人左右,李显在暗自惊叹于自己的个人魅力之余,亦是咋舌不已,时在是这场面太火爆,所要选报的人太多太多了。
李显确是不知道,他自己在金州与那晋国一战之后,如今军队中的声望是有多高,可谓是如日中天啊。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的,在如今这么一个只讲究兵对兵,将对将的年代里,每一场战争下来,所要死的人,那都是不可能数计的。
可是,李显打的战,确是完全颠覆了这一份传承了数十上百年的理念。
李显在金州,连着的这数场战,那打的叫一个漂亮,几乎可以说是用“奇迹”这两个字来形容。
谁不想跟着这般一位常胜将军,而且还是能经常创建奇迹的将军。
所以,对于萧谨至军营中说是奉了大王之命,而来组建骁骑卫时,来报名加入骁骑卫者,简直是多如牛毛。
好在李显这一回心也是够大的,虽然名义上仍然只是说要组建一个护卫李显这位大秦国帝王的护卫营,可是,这所招上限的名额确是足足的一万人。
“梁将军,孤要组建的这骁骑卫,如今可就交给萧将军和梁将军二位将军之手了,至于怎么个筛选法,孤就全交给二位将军了。”本来按李显的意思,自然是想着要亲自下手把这个骁骑卫给组建起来的,毕竟来说,这个骁骑营,到时候就是拿着来护卫李显他自个的人生安全的。
只是李显确是打着要彻底的收服萧谨和梁宽这位手握重兵的大秦国将军,再则也算是为萧谨这位李显未来的绝对心腹给提前安插进军队中去。
要知道,李显如今要组建的这般一个相当于护卫御驾和守护皇城禁地的禁军,如此这般一支重要的军队交给这二位组建,自然是代表着李显给予了这二人莫大的信任。
“还请大王明示骁骑卫所属军配。”到底是常年征战于四方的将军,比之萧谨这位刚出道的智士,在经验上,那是相当的有优势。
“孤之骁骑卫,属杂军,暂定骑卒二千,硬弓手三千,长枪兵二千,大盾甲士三千人,梁将军以为如何。”这是李显早就考虑好了的数字,一个万人营里,盾牌兵三千人,配上二千长矛手,这五千人一窝在一起,盾牌兵在前,长矛兵在后,列上一个方阵,若加上刀兵甲利,士气又旺盛,以李显自己估计,拿这五千人,去挑个一到一万五千人,那绝对是如海中磐石般,怅然不动的。
若是再配上三千支硬弓,摆个圆阵出来,嘿嘿,甭说了,就这七千人,打阵地战,去挑个二万人,李显敢狂妄地说,这完全不是问题。
当然,如果是能再碰上二千轻骑兵,就凭这一个万人营,李显都敢去单挑个五万人的军团。
只是,很显然,对于李显这般安排,梁宽那是绝对持着反对意见的。
马步弓三军,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力家穷时,在梁宽所学的兵法里,这种多种兵而乱凑在一营里的做法,那完全是给这一支军队在找死路。
阵地战上,骑兵四处突围救火,那步兵跟得上吗?弓箭手呢?那不是纯粹的去送菜?
在梁宽的意识里,或者说在整个这个时代的所有诸侯国里的将军们眼里,李显这种无法统一号令,无法进行统一攻击与撤退次序的军队配置法,那都是一种自找死路的行为。
“大王,如此配军,步骑不相配,弓矛不相济,此乃军之大忌呀。”此时,便是连一直静立于一旁的萧谨亦是出言相劝道。
实在是李显这般安排,意识太有些超前了。
多种兵协作配合,这是一种完全全新的作战理念。
每个兵种都有他的长处和他的短处,以多种兵种相互配合默契,则完全可以很好的去避免这一种兵种之间所特有的短处。
比如说,在一个平缓带点小坡的阵地战上,有两支军队,不管是在人数,装备,士气上都是一样,现在两军对阵,一方以步兵和弓兵为主,首先当然是以步兵为主,以步卒压上,然后以弓箭手垫后,这是一种常规的打法,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正统的打法。
可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是步卒配弓手,而你这边呢,在同样的人数下,你确分配出一到二千的轻骑。
不说别的,就光说这二千轻骑,你不把他放入主阵,而是用这两千轻骑去压敌后阵或者是侧翼。那么,敌军主帅见得这两千轻骑压后,为了防止这两千骑兵,在一会双方战况胶着之后而发起突起,敌方主帅至少要分配到二千步卒和一千弓箭手来抵抗这一支二千人的轻骑兵。
如此一来,同样的人数之下,你以二千人顶对方三千人,而你这边是八千打七千。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这绝对是有骑兵的一方胜利的。
这就是多种兵协作配合的战斗理念,只是很显然,在对于萧谨,对于梁宽他们来说,李显这种超越时代太多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理念,还是太超前太想当然了些。
只是,李显毕竟也是位上过战场,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