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1 / 4)

高遵裕不知道内幕,以为还是善意,从容地说:“君实,王妃听皇后说皇上看候爷渐渐长大,又因为身份不便,教育不力,想让公主殿下带着他,去郓州,跟郑相公身后学习一段时间。”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赵念奴事过去很久,许多大臣已经全部淡忘。

但多少听闻皇上喜欢宫中那个小外孙,这个无所谓,自古以来传位传子传弟传侄,没有听说过传给外孙子的。

皇上岁数也渐渐高了,好不容易一家三代,喜欢也合乎情理。

赵念奴带着儿子下去,除非赵念奴赖在郓州不走,否则大臣也不会刻意去找麻烦。

但司马光知道内情啊,实际不是,郑朗久无子,在下面有功,几个娘娘年渐高,时常多病,这是皇上对郑朗的补偿。比较人道的做法。

知道了,司马光也不会说出来的。

然而自高遵裕吐出候爷二字,司马光就警惕地看着高遵裕。

高遵裕被他看得莫明其妙,难道说错了吗?司马光看到他的表情,一颗心才定下来。当年的事过也早过去了,现在揭开,作用很小。就算揭开,当事人不承认,又能怎的。也许宫中那位反成了画蛇脚之举。

可揭开了,以郑朗的性格,就算不否认,多半是默认。也许还能替朝廷做做事,相位却休想了。

高滔滔知道,郑朗也说过,还做过评价,说此女多智,颇似章献太后刘娥。

看高遵裕的表情,这个高滔滔也没有说出内情。司马光继续呷茶。

高遵裕心中奇怪,不知道刚才为什么司马光眼神有那么大反应,没有想明白,只好继续说正事。道:“君实,公主殿下去郓州,托郑相公教育孩子,终有一些避嫌之处,因此王妃想恳请皇后,让大世子一道陪公主殿下去郓州。”

说完,也开始喝茶。

这下子诚意总该足了吧,不但诚意足。几乎快要到低三下四的地步。再不识相,那就无药可医了。

他想错了,若没有那件隐蔽的事,他所说的根本不起作用。如今郑朗的思想境界,早超出权利地位这一步,若不是为了做事。权利对于郑朗只是一个累赘。

不过司马光真的心动。

高遵裕不知道内情,就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这是宫中那个小王妃进一步示好,等于默认郑朗与赵念奴这层关系。若是默认,对郑朗反而有利。毕竟功劳太大,若没有一个缺被抓在手掌心,未必以后人主有现在的皇上肚量大,反而不会重用。有了缺在手中抓住,就敢再次重用。只要不过份昏庸,谁放着老师这个人才不用?

呷着茶。说道:“高库使,让我想一想吧。”

“好,”高遵裕心中大喜,只要不反对,此行就是有功。匆匆告辞,不敢高调的。司马光是言臣,还有一个御史台呢。

司马光继续在喝茶,脑海里转着许多念头。

庞籍一去,富弼在家中守孝。对老师很不利。

原因就是老师不在两府。若重新回到两府,以老师的声望。会比皇祐时更能权掌天下。权利事小,对权利是什么想法,连司马光自己也不大清楚,老师却可以带着自己等人做大事了。

这个大事非是治河,而是对整个宋朝制度进行改良。

司马光自己上的七札其实多就是针对制度的。

制度改良得当,再加这些年国家的发展,全国的大修水利,一个更加繁荣的王朝必然到来。那时,包括自己在内,都是这个王朝的缔造者。不但拥有权利,还会享誉史册!

并且这些天,他与一些大臣交谈,看似老师没有实力,实际实力不可小视,例如王畴,一提起老师就恨恨不止。恨老师对名利太淡泊,淡泊是好事,但要为国家想一想,替国家将这个担子挑起来。而不是一味在下面折腾。

这是爱到极点的恨。

老师不在两府,否则所有温和的大臣将会全部聚集在老师门下。

自己与王安石等人相助,什么样的大事做不出来?

想到这里,他气得想去西北,让狄青不要退兵,将那群王八蛋一起卡嚓了。若没有西夏,那有山洞那回事。

又不敢写信给郑朗,知道郑朗对赵祯的私人感情。是好事,可一旦写了,就是找骂的。

但又不敢同意,他是郑朗的学生,一旦同意,等于郑朗主动地也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况且自范祥因十一封奏折导致被贬,包拯进谏没有下文后,各个官员也不想自找这个没趣。一旦自己进谏,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这就是他与王安石的区别。司马光重权利与利益的分配,淡视了效果。王安石重效果,淡视了权利与利益的分配。若没有郑朗再三调教,两人必走向一条相反的道路,分岐越来越大。

然后又想,宫中那位如何说服皇上。

其实能让赵顼陪赵念奴去郓州,已经在放出一个信号。没有那么容易的。

高遵裕回去复命。

高滔滔仔细地询问了经过,包括司马光的表情反应。听完后哑然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