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2 / 2)

贾昌朝的错,但贾昌朝在里面扮演了一个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朝堂还是很乱,即便是两府,继续拥挤当中。

有可能赵祯还没有做好准备。

那个位置如高屋建瓴一般到来,郑朗却在犹豫不决。

环儿收拾床铺,跑过来,抱怨道:“官人,你的气艇刚到京城,皇宫里就出了四个反贼。”

恨得不行,多长脸啊,却让四个反贼搅了气氛。

崔娴却好奇地看着郑朗。

这件行刺案太过离奇,中间有许多种种崔娴没有想明白,特别是皇上的态度。

郑朗没有作声。

因为答案说出来更诡奇,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未说。

崔娴嘲笑道:“那个夏竦果然堕落了。”

郑朗低声说道:“他很聪明啊,但聪明反被聪明误。”

崔娴听得糊涂,但一会儿她终于想到可能的真相,脸上发白,颤着声音说:“皇帝不是那样……”

“是曹皇后那边出现意外……此事重大。不可乱说。”

崔娴点头,可脸上还是出现惧怕的神情。一阵薰暖的微风吹来,但崔娴感到风很冷,身体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原因是这件刺杀案的真相。

行刺赵祯者,乃就是赵祯本人!

赵祯宠爱张氏,但因为张家的地位,以及大臣正统的观念,想让张氏上位。不可能。

于是才有了这件行刺案,才有了行刺案发生后赵祯的麻木不仁,才有了四个侍卫就想大闹皇宫的胆量,才有了连四名侍卫家人都不处罚的软弱之举。因为授使者正是赵祯本人!

他这样做的用意,就是给张氏一个立功正名的机会。

赵祯不会因为让张氏上位,就会将四名侍卫杀人灭口。

也许还有其他的安排。

可他低估曹皇后的冷静。以及指挥能力。于是事情走向发生意外,最后不得不杀人灭口。

但几乎所有人不会往赵祯身上想,因此这件刺杀案才变得扑朔迷离。

夏竦也未必有这么聪明,他可能与后来的文彦博、庞籍,前面的吕夷简一样,想知道赵祯的动向,以及后宫中有人替他们说好话,与后宫一些人有所联系,得到一些蛛丝马迹的消息。再以他过人的智慧。隐隐察觉到行刺案的真相。

此案不能查下去!

一查下去,查到赵祯身上,会引起什么样的风暴?

可这次他做错了。

赵祯既然这样做了,他又是皇上,怎能会让大臣找到事情真相与证据?他在努力替赵祯说话,但终是赵祯一生中做得不大光明的事,尽管开始他绝对不会想将四名侍卫杀死。

郑朗带着金手指,才看到真相。夏竦却通过某些手段,得到事情真相。郑朗不会象夏竦那样做。甚至在有意回避这件事。但夏竦不但知道事情真相,还卷了进去。

自此以后。赵祯才真正疏远夏竦。

同样还是赵祯,换作别的皇帝,很有可能会杀人灭口了。

可赵祯选作的时机让郑朗有些疑惑。

明明气艇就要回到京城,为什么在前一天发作?完全能退后一天,或者往前挪几天,难道赵祯也会产生功高震主的想法?自己表示忠心,反而是弄巧成拙?

“官人,大娘子,你们在说什么?”环儿听不明白。

“四儿,在说官人应不应当回京城。”

“为什么不回京城?”环儿不明白,京城都传疯了,说官人一回京城便会做首相。

几个娘娘都准备了大量祭物,准备官人拜为首相时,回郑州祭典郑家的祖先。

“你是想官人仅做几月宰相,还是做几年相公不变动?”

作为宋朝宰相,不可能在相位上一呆便是几十年,即便是吕夷简,也经过多次下放。

但作为一个权相,在中枢时间会比在地方时间长。

有的相公有可能前面拜相,后面就贬出朝堂。不仅仅是前几年夏竦那一次。

“大娘子,有何区别?”

“时机。”

“皇宫里的刺杀案难道是曹皇后主使的?”环儿又问。

听得不清不楚,误会了。

“环儿,这件事你不得过问。”郑朗厉声喝道。

太过赅人听闻,郑朗不敢多说,只是又对崔娴说了一句:“娴儿,有可能两府还要进行新的洗牌。”

不远处一户人家在做饭,缕缕的炊烟升上天空,就象一团浓雾渐渐地化开。何谓真相,世间有没有所谓的真相,也许真相永远便在浓雾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