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次会议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倒是郑朗另一件事吸引许多人侧目而视
裁兵开始
年老者裁去,没有接到朝廷诏准,就开始裁员,这是战场,让一群老头子作战,成何体统?
但写了一份奏折,不但年老者,体弱者与伤残者非轻伤战士,一律裁去严禁士兵自残
这份奏折很快到达京城,赵祯与群臣看后苦笑特别是最后一条,郑朗再三提醒,若是朝廷诏令减裁伤员,不做惩罚,会有许多士兵为逃避兵役,用兵器将自己弄成残废,以求朝廷恩准回家
听起来很好笑,说明朝廷为了募集兵源,下面官员做了许多不好的事,包括强行抓丁,已经与所谓的祖宗法度违背
正在商议时,王尧臣也上奏,这份奏折很长
第一件事与郑朗的进奏不谋而合
说四路缘边之地,疆界长达二千余里,屯兵二十余万,鄜延路六万八,环庆路五万,泾原路七万,秦凤路二万七看似很强大,但将疲懦残伤不任战斗者一扣,仅能有十万人勉强与之作战
别看增兵,可这个增兵未必起到好作用
但与郑朗皆没有说到百姓负担
不说也知道带给百姓的负担,也没郑朗说的激进,进行裁军又说了四路利害,第一便是泾原
接天都山,离贼穴近,可以出大军若劲骑疾驰,旦暮便至渭州以东,直抵泾邠,没有阻阂原州境内明珠、灭藏等族其迹多向背,朝廷虽招抚,贼至常出人马为助此路最急
说得很有道理
几位宰相看到王尧臣奏折后,又再次看郑朗的奏折
若按郑朗与王尧臣的说法,这些兵源在军中,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泾原路因为地形因素,必须要派大军驻守防御那么只能默许郑朗奏折里第二个建议边军招纳一批蕃兵作为常驻兵力,正式编制,稍弱的弓箭手继续作为民兵训练,不测时使用
后者已经同意主要是前者
王尧臣也说了这个问题,泾原路熟户一万四千余帐,曹玮时威令明著,常用他们平叛西羌其后备懈,守将惟务姑息养成骄黠自元昊反,镇戎军及渭州山外,皆被侵忧,近界熟户也遭杀虏蕃人的风俗,最重酬赛挑起衅激怒之,可以复用派人募其领愿意效用者籍姓名及士马之数达到一千人,听自推其有谋勇者一人,授以班行巡检之名,使其出境,破荡生户,所获财富,官勿检覆,得级及伤者,始以物赏,仍依本族职名补及增俸钱
臣服宋朝的为熟户,不臣服宋朝的为生户,用他们来催毁泾原境内不安定因素
掠掳的物资全部归这些熟户所有,不用上交朝廷,不但让他们得到这些物资与战利品,击毙伤敌人者给以赏赐有功的与大户熟户领给其官,授官,还是职官,给其俸钱
赵祯看着这两个状元的奏折,哭笑不得,怎么一去西北,两个状元全变得如此“残暴”?
商议大半天,先是同意王尧臣的奏折
又商议郑朗奏折,有些大臣不是很同意,王尧臣之议虽残暴,但不触及制度,郑朗若是裁兵,倒是可以酌情用之然而将蕃户正式建军,与王尧臣的奏折有所不同
王尧臣奏折不过是郑朗原先在京城改版弓箭手上的再改版,非是国家正式军队郑朗再改,已经触及国家的底限
但也不能怪罪郑朗,不是郑朗做的,各路将领皆将弓箭手编入军中,朝廷不恩准,也等于是正式的军队
几个大佬啼笑皆非,最后商议,下诏同意郑朗之策,但裁兵仅限于重伤与老者,弱者与轻伤者不得裁员,否则这道界线很难区分,会造成诸多弊端允许各路编入蕃户进入军中,但限制了数量泾原额定数量一万蕃兵,弓箭手两万人,各熟户自己主动协助朝廷制军勿限其他三路也做了一些数量限制,泾原路最多,其次延鄜路,再次环庆路,最后是秦凤路
但又说了,诸弓箭手与熟户自己兵力,战后须听朝廷安排,逐步减员解散
已经让前线四人开心万分
有了这道诏,就可以放开胆子建立蕃军,这些蕃户又多有马匹,一大半人可以用来建设一支骑兵无疑增加了前方的力量
可是这道命令,使后方压力加增重
虽裁去部分兵力,仅限于上年龄的老兵,以及重残者,在军中占的数量不大,比如泾原路,郑朗做了一些手脚,将一些残病不重的人,以及弱兵早充重伤者,逐一裁去,也只裁了七千余人军队素质提高,数量却增加了特别是骑兵的供养,供养一个骑兵费用是步兵的三倍有余
又有改版弓箭手的支出,给后方带来严重的财政压力
因此接到朝廷的诏后,郑朗大刀阔斧的裁军,一边又命施从光在长安城采购货物,运向渭州,与蕃户进行交易
有老种先行一步,郑朗没有上奏朝廷
然而有人上打了小报告,葛怀敏上了一奏,说郑朗不务正业,前线军务不管,与蕃人联手行商敛财,动乱军心
没有他的奏折,朝堂上也吵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