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三百十六章 布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十六章 布施(1 / 4)

刚才郑朗设了一个坑,刻意让法缘跳下去。

人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就是穷凶极恶之辈,从心底寻找,也会找到他光亮的所在。如郑朗即将写的仁义,仁中有义,义中有仁,仁中义有仁,仁中义中仁有义,这才构成真正的仁义。

不过仁义现在肯定没有时间写了。

杭州有私盐,人无利而不往,私盐贩子也不个个是穷凶极恶之辈。若大的杭州,孝子贤孙会有多少?郑朗一蛊惑,人群有许多人立即义愤填膺,一个大汉闯了过来,一拳将法缘打得满脸开花。

郑朗大声问道:“你是谁?”

“回知州,小的叫刘大憨。”

“为什么要打他?”

“小的自幼丧父,靠慈母将小的养大成人,闻此不孝之言,小的忍不住,老娘娘还到他寺里上过香。”说完号淘大哭。

“你孝顺,佛祖会保佑你母子的,马上就有现世报了,富通判,记下他的名字,明天送两百贯钱,两百匹绢到他家中。”

什么现世报,叫打得好!

后面有几个大和尚准备辨论,结果一个不敢吭声。

富弼放声大笑,憋得太幸苦了,连一本正经的王安石都开始闷笑。但富弼终于松了一口气,刚才一番辨论,涉及到数本经义,佛教各个词语的来历,有可能牵扯更广,多达几十本。

果然是变态的三元,只准备很短的时间,居然对佛经了解如此。

也不是这样,主要郑朗抓得好,俺只说寺院的占田、放高利贷、附炎趋势等等不好的行为,佛祖在此也不能强词夺理。难道佛祖与菩萨鼓励弟子做这些事的。

若不是抓住这些不好的地方,纵然郑朗记忆再好,能找到因为佛经诸多产生了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遇到唐三藏这样的高僧,用不了半个时辰,也会被辨得落荒而逃。无他,钻研的时间不长也。

看了看岸边,不远了,郑朗又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布施香火,是为了供养佛祖,但知道佛祖是需要什么样的布施,以及不需要什么样的布施吗?”

“知府请讲。”有的人答道。

郑朗因为私盐案,眼下在杭州形象不完美,尽管他多次说轻判,有一些人还是略恨郑朗的。不过大多数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知府很有本事,很聪明,智慧几乎天下间无几人及之,否则怎么能知道海外几千里的岛上就有矿呢?也做了许多好事,真心为民,不辞辛苦,虽不完美,但比较正面。眼下更是充满神奇,是在使用手段,还真是佛祖在显灵保佑?

郑朗又问道:“有人读过毗耶娑问经?”

这本经书很冷门,甚至不如毗奈耶经有名。

但人多啊,依然有几个人喊道:“我读过。”

“这本经书记载了佛祖与毗耶娑对话中关于布施的问答。佛祖列举了三十三种不清净、不纯净的布施。一者有人邪心倒见。无净信心而舍财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带着邪心歪解,没有纯净之心,是谓不洁布施。

二者有人。为报恩故而舍财物。则非布施。求回报的布施,我帮助某个人,我有困难了,某个人也要帮助我,这是人情的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不算布施。

三者有人。无悲愍心而舍财物。亦非布施。施舍财物,不是出自真正的慈悲怜悯同情心,只是为耍阔气,不算布施。

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舍财物。亦非布施。因为自己有所求,比如想求前程求好姻缘去贡献香火,不算布施。

五者有人。舍物与火亦非布施。六者有人。舍物与水亦非布施。将财物丢在火中与水里,比如我们布施寺院,给佛祖修修像,修一个能遮风蔽雨的场所,让和尚能吃饱穿暖,这是正常的布施,但寺院修得象龙宫,和尚们不做事,吃得好穿得华丽,那不叫布施,这是布施到水或火里,不但没有帮助,会有很大危害,有什么危害,稍会我再说……”

后面还有,害怕坏人害你,花钱消灾,送人家有害的东西,武器,送肉,收养孤儿为了他们以后养你,为出名而施舍,为歌戏妓子故,为破产转移财产故,为有麻烦的房舍故,拿着人家的财物做人情,谷麦在田地仓库里被鼠鸟所食,并非有意送与它吃,不算布施。若将坏了的食物物品赠送他人,不但不算布施做好事,而是在造恶业。请人做工付财物,是别人应得。自己有病多送财物给大夫,以为大夫会尽心尽责。打骂人家后,自己觉得难为情,给财物补偿,布施之后疑心别人骗他或想以后回报,施舍后越想越后悔,送了财物给别人以为别人一定为己所用,施者对自己布施念念不忘,人到衰老没有将财产留给子女布施出去(因为财产已经把握不住),为了名誉舍物,出于攀比嫉妒心送财物,为贪女色摆阔,为求子,为求福德,要周济穷苦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仅送人无用的花果(非指花果,而是指无用之物,饿者要送食物,寒者要送衣服),全部不算布施。

“各位,现在知道那些不能布施吗?一要心净,二要周济贫困,所以我每到一处,皆拜访当地慈善人家。比如刚才的壮士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