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此处,王博文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到实处。
老太太不是恶人,只不过做了一些逾越的事,招来议论。这样不是很好吗?虽不是皇帝,却行着皇帝的权利,何必非要念着那个名份?大家也相互平安。
此子谈吐如此,王博文倒不相信老太太不动心。
老太太忽然看着外面,喊道:“皇儿,进来吧。”
她在与郑朗磨嘴皮子,几位大佬听得入神,又坐在侧面,不觉。
可老太太在帘后,正面对着殿外,起初也没有注意,后来终于看到殿下有黄影儿闪动,又看了看,看到养子那张清秀的脸,探了一下,又缩了回去,于是才喝道。
别鬼鬼祟祟了,想听,正大光明进来听。
小皇帝施施然的走进来,一欠身道:“参见大娘娘。”
“免。”
刘娥因为协助宋真宗处理政务,没有时间带,只好交给杨太妃照料,于是赵祯称呼刘娥为大娘娘,杨太妃为小娘娘。
他参拜完了,郑朗也随着几位宰相站起来参见。
“诸卿免礼,”小皇帝说完,来到郑朗面前,看着他的个头,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肩膀,很是满意。
郑朗也在看他,赵匡胤兄弟与宋真宗的画像看过,大团脸,皮肤黑黑的。赵祯却不同,有可能他生母来自江南杭州,脸形略长,皮肤也十分白净,长相清秀。
接着又想到了这个皇帝的仁爱,以及他的悲情,眼光忽然变得柔和起来。
赵祯同样在认真的看着他,有好奇,也有一些折服。
将郑朗写的那幅字偷了过去,有时候还偷偷的练习,可怎么都不得法门。这些天发生的这件大事,他不可能不知道的。
是为自己向大娘娘争嘛,情意要领的。
听闻母后召他进宫,也来了,但畏惧刘娥,没敢进来,在殿外偷听,越听越折服。还有一个年龄的因素,他所接触的大臣,一个个都是中老年人,只有这个少年,比他自己还小了好几岁。这又凭空增加了好感。
接着又看,少年长相普通,可是气度悠然,十分满意,几乎同时,两个一大一小的少年,嘴角『露』出了笑意。
两个少年人一对眼,很似一见钟情。
但在几位大佬眼里,却看到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赵祯道:“刚才朕在外面听了你一些谈吐,为何不参加科考?”
科考无非就是贴经义,论策与诗赋,论义听说此子能对许多经义倒背如流,定是难不住。论策,只要此子象刚才谈吐一样,经过一些修葺,就会是一篇篇好论策,赋,既然能写出那样的长短句与长诗,还能难倒他吗?
明年秋闱,后年春闱,正好与晏殊一般大,名列进士,美扬天下。
“郑州知州也劝过臣民,臣民婉拒之。少年扬名,固然美事。然臣民自静心读书后,才知道自己学之浅,识之陋。学海无涯,以苦作舟。少年正是学习的大好辰光,譬如建屋,根基扎得多牢,将来房屋会有多固。况且还有那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理解。岂止学业,就是写字,臣民这段时间也遇到了瓶颈,不得不外面行走,开阔眼际,养气壮识。更不敢过早丢弃学业,追求功名。”
小皇帝听了很动容,又道:“朕听说你字写得很好看,能否写一行字,让朕欣赏一下?”
“陛下夸奖,臣民不敢受。”不过还是听命了。
太监拿来纸笔,郑朗在白纸上写下了十几个大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好!”赵祯赞叹了一句。
好字,好句,好人!
经过了这几天的磨难,似乎是养了气。字略有增涨,至少比赵祯看到的那个长轴的字写得要好看得多。此句更是孟子的名言。但字好句好,还要看出自什么人之手。
大娘娘这么多手段使出来,都没有使这个少年屈服,岂不是这三句话的最好写照?
四个大佬听说过,但没有看到郑朗写的字。
听到赵祯喝彩,也伸出头看。
“好字!”薛奎带头喝了声彩。但都看到了郑朗的“道”,写好字,也就那样啦。在郑朗身上看到太多惊奇,最后几个大佬都有些麻木。
郑朗说道:“陛下与诸位相公抬爱小子了,但陛下,臣民有一些话要说。”
“你说。”
“太祖曾忆昔日淳朴岁月,命内侍制一竹蓝,竟被赵忠献(赵普,谥忠献)拒绝。可是赵忠献自己,却大修营宅。这样的人,为何太宗追封为真定王,先帝又再度追封为韩王?”
这个问题问得很古怪。
赵祯想了一下答道:“瑕不掩瑜,韩王为国家立了很大的功劳。”
“也是,也不是,陛下可听臣民一解。”
“说。”
“朝廷善待士大夫本义是想士大夫为国家出力,因此比历朝历代的官俸都高得多。但人君却是天下之主,亦为天下表率,一举一动,天下侧目仿佼。是故朝廷可以善待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