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九百二十四章 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九百二十四章 踏(2 / 3)

时光迅速进入九月下旬,天正式冷了下来。

种谊军队进入了并州地区,曲姚二人的骑军也抵达了河北,只有张玉的军队还在太行山半路上。

听到这个消息,郑朗一颗心定了定,好看的小说:。

这是个人风格造成的结果,青年时代郑朗也喜欢冒险,后来处理的事多了,性格越来越谨慎,再加上在荆湖南路出了事,后来改革,每一项决定都牵连着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性格越来越稳妥。

这种稳妥性格未必很好,战争谁敢说百分之百胜利,在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适度地就需要冒一些风险。因此。从军事角度来看,郑朗也许做成功了许多事,数次战役也大捷,但每次大捷都会出现许多伤亡,消耗也很大。这一点,就远不如章楶与王韶。特别是与契丹交手,郑朗这种性格十有**,会落得诸葛亮北伐的下场。

也不能说不好。虽过于稳重,但不会出现失误与意外。至少对付交趾与西夏,这种性格足矣。

有了这些军队进驻河北河东,即便契丹出军,宋朝这一回也不可能再摆一个大阵,那么就能将契丹军队拖上一段时间。

同时郑朗也感叹契丹的没落。若是萧燕燕在世时,看到西夏危急如此,也不用他施什么阴谋阳谋,早就十万大军兵临河北三关了。

郑朗视线这才集中在河西。

进攻开始。

一个让西夏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起的进攻。

塔坦族。

贺兰山西边就是大漠,也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腾格里沙漠,但在古代水土没有恶化之前,腾格里沙漠里不但有居延海与石羊湖这样的大湖泽,还有许多绿洲。

唐末通向西域四道,南二道一是兰州凉州道。一是吐蕃的南丝绸之路,还有北二道,一条就是从贺兰山去居延海的道路,还有一条就是从阴山去居延海的道路。

到了神宗年间,大漠里的绿洲越来越少,可还是有。

在这些绿洲上生活着一些截然不同的游牧民族,因为难以管理,西夏人同样也只能羁縻而已,造成这些民族桀骜不驯。贺兰山以西就有一个大部族。名叫塔坦族。

李浩与曲珍兵出居延海。西夏人没有太在意,于是在宋军兵临灵州城下时。曲珍兵出贺兰山,牵制西夏军队。没有真攻打贺兰山,仅是起牵制作用。梁氏不得不分兵驻扎贺兰山,曲珍绕了一个小圈子,自贺兰山外,抵达黄河畔,渡过黄河,与三军会合。

这次军事行动看似是为了牵制,实际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与贺兰山外塔坦族取得联系,将军中一些物资留给塔坦族,用以贿赂与拉拢。曲珍这才轻装兵渡黄河。

曲珍离开贺兰山,灵州又失守,梁氏不得不将粮草等物资放在后方贺兰山处,派兵看守。

但西夏人没有想到,塔坦族乘西夏将重兵驻扎前线的时候,突然越过贺兰山,袭击了西夏的粮仓。

听到这个消息后,西夏人面如土色。冬天来临,宋朝军队难熬,他们也难熬,就算兴庆府中还有粮草,明年春天怎么办?

当然,未来这个塔坦族同样也会让郑朗头痛,可眼下暂时不用管他们。

最可怕的不是塔坦人烧毁抢走了多少粮食,而是一道消息在河西军民中流传。

西夏坚守河西,最大的底气便是粮草,自五月初就开始,实际开战时间更早,从去年冬天两国就开始交恶,前线僵持,宋军又收复河西,这都要浪费大量物资。

而这道消息恰恰是针对这一点的,宋朝不但要养军,还要养一些河东的百姓,有的暂时安置在关中,有的留在原处,这批百姓数量不在少处,自银州到会州,这么广大的面积,接近两百万众,好看的小说:。

但也不算多,熙宁七年大旱,最高峰灾民达到两千多万,那一次大旱,前后持续了接近两年,宋朝平安渡过,并且还在中间收复了河湟兰州。

难道眼下这点物资就难倒了宋朝。

其实在中原养活两千万灾民,未必能在西夏养活两百万百姓,但老百姓哪里知道其中的区别。

消息流传开来,多少削弱了西夏的士气。

宋军开始强渡黄河。

其实到了这时候,众人才明白郑朗小心翼翼的原因。

宋朝此次伐夏准备不可谓不充分,政治、经济、军事、后勤、武器、时季、人心、情报,还有各种阴谋阳谋,民族政策,前面也确实成功了,西夏仅压缩在河西方圆几百公里的点大面积土地上。

但面临国家生死存亡关头,西夏将士在每一寸土地上,与宋军进行着血战。

自河东向河西,有怀州境顺化渡,灵州境吕渡,雄州境郭家渡三大渡口,还有十几个小渡。

整整强攻了三天,宋军才夺下定远渡、鼻浦渡两个小渡口。

但双方伤亡率,西夏远高于宋军。

虽有黄河天险在手,又于河对岸构建了许多防御工事,宋军火力太强大了,甚至直接将各种武器搬到船上,向对岸轰击。至于每天轰击会花费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