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第一强兵> 二九八章 以攻为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九八章 以攻为守(2 / 3)

不下邯郸,还不如待在山上,给大家都留点念想呢。”

张燕的大举进攻,根本不在王羽的预期之中。倒不是王羽看不上张燕这支力量,收编黄巾,他有先天的优势,张燕的部众至少也有好几十万,这么多人口,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了,王羽怎么可能嫌弃呢?

不过,张燕发动的确实不是时候,他的部队既然也是黄巾出身,优缺点八成就一样。黄巾军的攻坚能力,那可不是一般的渣。

邯郸守将尹楷倒不是什么名将,但邯郸城乃是赵国故都,墙高池深,城防坚固得很,只要有数千敢战之士坚守,十万黄巾就只有望而兴叹的份儿了。

黑山军的机动力也不咋样,黄巾军的兵民不分家,大军出动的时候,经常都是扶老携幼的,攻不下邯郸城,保障不了后路,他们就只能在邯郸周围打转。

所以,张燕声势浩大的进攻,除了吓了袁绍一跳,把袁绍死死的钉在邺城之外,什么作用也没有,反而破坏了王羽引蛇出洞的策略。

他分兵多处,本来就是想示敌以弱,引急于找回面子的袁绍出击呢。

王羽总结道:“所以,除非有其他势力加入战局,打破局势,否则,擒贼先擒王是肯定行不通了。现在,咱们只能设法侵蚀袁绍的地盘,把他的势力一点一点挤出去。”

张飞明白了:“原来如此。所以你在平原三郡颁布政令,让百姓西来就食,算作服徭役?这招倒是有点意思。”

王羽哈哈一笑,抬手向外一指,道:“外面的田,有九成都是地方豪强的,既然他们不识时务,准备死忠于袁绍,那还有什么好客气的?用他们的粮食来赈济饥民,就是最好的惩罚了,哈哈!”

汉末农民起义时起彼伏,究其根本,主要就是贫富差距过大,豪强利用权力,疯狂的兼并土地,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落为赤贫状态,为了生存,不得不揭竿而起。

冀州、兖州是黄巾起义最集中的地域,镇压的也最为得力,说明这里的豪强势力相对强大,同时,土地兼并的受害者也更多。

他们之所以不肯投降,未尝不是王羽实施的青州新政的影响。

青州新政是倾向维护弱者的政策,与一贯奉行刑不上大夫,士庶有别的华夏传统官僚制度,有着根本性的冲突,后者注重的是维护士族的利益。

历史上,在官渡之战前,曹操的施政和青州新政颇有些相似,但战后,为了安抚冀州的豪强,曹操不得不改弦易张,将政策恢复成了传统模式。

王羽眼下其实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做法,以改变内政,换取冀州豪强的支持,进而更快的巩固的已经占领下来的地盘。

只可惜,王羽骨子里就不是个政客,他虽然也懂得听取意见,不会因为面子之类的东西固执己见,但原则性的东西,他不会有丝毫的让步。

华夏几百年一盛衰轮回的命运要如何改变?

不在内战中消耗太多人口?有用吗?

要知道,五胡乱华的契机可不是三国,而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在那场内讧中,名门司马家的翘楚们互相攻伐,输了的不肯作罢,各自引外地入侵,这才有了其后数百年的黑暗时代。光是在三国时代为中原保留元气,就能避免内讧?

就算自己解决了司马氏的问题,在其后的一两百年中,不使王室和实力派发生内讧。但只要继续奉行传统尊士族,蔑视庶民的政策,几百年后,王朝一样会步入东汉的后尘,就像后世的唐、宋、明一样,先是内乱,进而引来外虏的觊觎,最后中原一片膻腥。

所以,王羽打算从根子里,修正华夏文明前进的方向。

当然,这很难,非常难!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没能坚持到底,很快就屈从在了现实的压力之下。

但王羽还是要试一试,他知道自己的政略文才比曹操差了无数倍,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他是穿越来的,多了两千年的见识!

他的先见之明,让他更轻松的收服名将,建立班底,接纳盟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容的选择最合适的根据地;一定程度上,他还可以预知敌人的选择;比在乱世中苦苦挣扎,眼前一团黑暗的其他诸侯,强得太多太多了。

此外,他领先于时代的战术战法,也使得他打仗更容易获胜。那些超前的新技术,不但能带来纸甲这样的装备,而且还能带给他经济上的巨大收益。

有了这么强大的金手指,对哪怕是曹操这样的英雄来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王羽手中,却未必没有实现的可能。

王羽本来就是个不畏难的性子,试问,他怎么可能畏难退缩,退而随波逐流?

既然冀州的豪强不肯就范,王羽也没有迁就他们的意思,干脆来了招釜底抽薪,将收买民心进行到底。袁绍若要将龟缩策略执行到底,王羽就用这招步步为营的推进,一点点的蚕食袁绍的领地。

豪强其实就是地主,没了土地,短期内他们可能还能蹦跶几下,但时间一长,他们就什么也不是了。到时候,就算王羽不招降,这些人也会恭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