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鼠两端……”
“章惇本与韩冈沆瀣一气,岂能依靠……”
“父子皆无士行……”
“不是其暗通韩冈,楚公当年如何会被迫出外……”
章惇边说边笑,龚原却是冷汗涔涔。
现任枢密使那挂在嘴角的淡淡笑容,在他的眼里,比暴怒时还要恐怖。
背着章惇,他可以和台谏中的同僚一起大放厥词,可当着章惇的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龚原甚至希望章惇大发雷霆,而不是现在的笑语盈盈。
他一向自觉胆大,并不畏于权势,只是章惇现在的表情实在太瘆人,让龚原不寒而栗。
章惇也终于收敛了只挂在脸皮上的瘆人笑意,眼神却变得更为狠厉,“惇本俗吏,居西府多年而无所建树,不得人心也不足为奇。可家父无辜,年已八旬,却还要受不肖子连累。”
龚原汗如雨下,无言以对。
御史台中几个人在一起骂章惇胆怯,以至于贻误良机,掉过头来,章惇却把那些话一个字不差的说出来。
不用想,这几个人中间,肯定有人向章惇通风报信了。
可急切之中,龚原想不出到底是哪一个……也许不只一个。
龚原只觉得自己背后又黏又湿,越来越难受了。
不但前面有敌人,背后也有敌人。早知道在御史台中做得如此憋屈,还不如留在国子监里。可惜自己在当年的太学案中吃了大苦头,尽管三舍法有自己的一份汗马功劳,但再想回去,也不方便了。
章惇看见龚原脸色发青,倒也不再逼他了。
这一群人,是靠了自己才能在御史台中站稳脚跟,可他们不思图报,反而在背后议论。这样下去,说不定过些日子,就会上表弹劾自己,以示身为御史的忠直。
这样的人,还能留吗?
当然,章惇并不打算将自己在台谏中的布置一扫而空,有的人是不能留,有的人还是可以再看看。
“你们啊……是利令智昏!真当韩玉昆不敢赶你们出去?”
龚原与王安石关系很好,当年变法,三舍法多得其力,在国子监生中很有地位。章惇觉得他还可以挽救一下。
章惇松了口,龚原却不服气的低声说了一句:“纵使宰相也不能随心所欲驱逐台谏!”
“如果要太后决定谁去谁留,太后会留你们吗?”
龚原呐呐难言,太后的态度谁都明白。
章惇冷淡的看了龚原一眼。这样的人,只知道添乱,且不是给对手,而是自己人。
“知道韩玉昆为什么当初不阻止你们进入御史台?……是因为你们坏不了事!”
“韩相公权势煊赫,我等无力拮抗,可枢密身居西府多年,又何必惧他?”
“我为什么要从尔等所愿,与韩冈为敌?!把韩冈赶走之后,靠你们帮忙,能把国事处理得比他更好?”
章惇当然想进政事堂,但他不希望自己进去之后,天天与人打嘴仗。
“我等虽不如韩相公多才多艺,可枢密若能进东府,岂会输给他?”
“工役、财计、军器,这些事我远不如韩冈。人贵自知,正是有自知之明,我才能在京城留到今日。”章惇微微冷笑,“深甫,你向来实诚,这挑拨的事情,你做不来的。”
龚原的脸一下胀红了,他方才说话的时候,的确带了挑拨离间的想法,挑动章惇的心思,“可韩冈当政以来,便大兴工役,劳师动众,年年不绝,地方上早已是民怨沸腾!”
“年年兴修工役,却不见百姓揭竿而起。”“你们搜集的那些东西,烧掉都嫌要扫灰,什么用都没有!你好好想想吧,为什么韩玉昆将铁路定为御道?!”
“铁路的收益并不是全数归于国库,而是有一半进的是太后的钱袋子。这天大的好处,放在变法时,不知要敲锣打鼓说上多少遍,可韩三提过几次?”
铁路轨道是朝廷建的,所以运输收费也归入国库,不过其所收取的商税税入则直接送进内库之中。不管之后政事堂会不会拿着国债债券,从内库将钱给挖出来,太后那边是实打实的看见钱入账的。
可是韩冈在呈与太后的一系列有关铁路轨道的奏章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提到了财税收入。提及保证纲粮稳定运输,占了三分之二,而军事用途,几乎每一份相关奏章中都有提及。
在韩冈的议论中,铁路轨道赚钱只是次要,仅仅是贴补一部分修筑铁路的之处。真正作用,是要在七八天内,将上万大军连人带装备送到千里之外。旬月之内,百万石纲粮从江南运入京城。
这是铁路的真正用途。既然大宋此前能年复一年的疏浚被黄河泥沙淤积抬高的汴水,能花费国库收入的六成来供给军用,那么修造铁路,保证京城的安稳,让国境上的守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援军,动员千万民夫,花费百万钱粮,都只是一桩小事而已。
而且在韩冈直接控制之下,几条铁路同时铺设,动用的民夫成千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