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出乡’他认为‘无产者无恒心’就是必须把劳动人民束缚在土地上,不让劳动人民逃亡和反抗,但是结合历朝历代的兴旺来看,这种政策应该是切合实际的,但是每朝后期这种情况反复,地主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新一起战争开始重新分配土地,继续实行孟子井田制,以此形成一个无限的死循环,我提倡法家治国的目的就在于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士大夫阶层兼并土地,实际实现孟子所提主张的井田制。二曰;民本,民本核心一在轻徭薄赋,制民之产,二在国君听政于国民,三在与民同乐,这些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关键在于孟子‘性善论’的局限性,他没有考虑到人都是趋于功利的,单纯的以‘礼’来约束人民,显然是不够的,要用法家依条文的思想制定出来一部大家都公认的法,把孟子于法家结合起来,真正的实现‘仁’的思想。”李尘吐口气接着道。
“商君有言;‘论治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某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利不白,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君还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复相,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礼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因为商君说‘当时而立法,因事而治礼。’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商君针对于当时秦国必要变法的大环境而提出的,眼下单纯使用商君那一套还不和事宜,真正的立法,要遵循道,即自然的道理,在我看来大自然运行的风霜雨露乃是天之道,地下之瘟疫,洪水、地震乃是地之道,被人们大多数所接受的所认可的乃人之道,立法要遵循人之道,立法的目的在于君要依法解决天之道对民众的影响,臣要依法解决地之道对民众影响,民众要依法解决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这才是立法之大道,治国之良策。”李尘一片言论下来,面部红气不喘,显然是准备许久,本来李尘是要将这一番言论将给十五爷听得,谁知十五爷没机会,到时先让王念孙来印证一下了。
“法家严刑苛政不适合治国?结合道家思想,体现儒家仁政,见解到是独特,亏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一番思考,着实不易,本来我今天唤你来是要来收你做个徒弟,教你诗词经义,将来点名翰林,如今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言论,恐怕志向并不在此了。只可惜戴公已经去世十余年年了,要不戴公见你一定喜欢,眼下既然你对诸子有这么深的研究,我为你推荐一个老师可好?”王念孙低沉道,李尘这样一番言论对于标准的经学大师来说已经成为异端学说了,但是王念孙深研考据之学对于诸子思想也有很深的研究,到是对孔孟也不是盲目的推崇,而且王念孙深受戴震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于时下的学术虽有异见,但是却不好意思说,眼下李尘所说甚得王念孙的心意,但是王念孙内心却是有点害怕的,如此明显的抨击儒家思想为当代统治者所不容啊?最后会不会惹得祸事谁也说不准啊?
“小民一直没有师傅教经义,能得大人如此赏识,小民愧不敢当啊?”不知道王念孙推荐的何人,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李尘可不敢轻易接受。
&nns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