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及疏通打点等方面大概是三百万两……这当然不是脑子进水。而是精明的山西商人,明白树大招风,钱多惹人眼红的道理,他们固定花出这笔巨款,一方面培养倾向自己的读书人,另一方面也是在给自己积攒人品,博取老百姓的好感,再通过贿赂结交上下官员,三管齐下,地位无比稳固,无人可以撼动。 而且就算一年花三百万两,还剩五百万两的纯利润——仅仅一个扬州。一群山西盐商的纯收入,便跟大清朝的岁入相当!若再加上宣大、张家口的那些驻边晋商,他们每年的总利润是多少?
汪勇说,应该不下于七百万两。 请主意,是每年。
这也就不难理解,陈观们的意趣为何迥异于同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