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大臣的目光全部都聚焦在李尘身上,李尘看着众大臣,整理一下思路,顺着昨天晚上所想的,缓缓道;“正如刚才刘大人所说,国库银两紧缺,微臣认为一个国家没钱,问题只可能出在两方面,收入萎缩,支出膨胀,入不敷出,自然会出现现在的情况,” “这个谁都知道?”和珅低声鼓囊道。他和珅为了大清财政收入可谓是捉肘见襟,议罪银一出来虽说为皇上增添了不少的银子,可是这些事情也只要和珅知道,内务府和户部已经没有多少银子了。 李尘不看和珅,轻声答道:“不讨论支出问题,因为这几年国家缺钱,已经将支出一缩再缩,不能再缩了。”他深知乾隆帝怕麻烦的心理,所以干脆把些牵扯甚重的东西一语带过。尤其是六次南巡的事情,于是接着道:“从收入方面看,我大清的税收主要集中在农税上,而且王公官绅八旗子弟的土地的是不交税的,偏偏这些人的土地,占了全国的五成以上,换言之。我大清要用五成不到的耕地,养活上亿子民,提供国家税收,这就是收入太少的原因。如果解决掉这个问题,我大清便再不愁没钱了。” “继续说。”乾隆帝微微点头道,这个问题他当然知道,但他没有与世界为敌的决心,也没有好旗人闹翻的意思,所以只能忽视。 李尘心中轻一声,继续道:“对于其他税种的征收,基本流于形式,比如说商税,在山西两淮两浙福建广东,这些省份,财富十万两的加起来有上万家,过百万两也有上百家,自古都是无商不富,这些大家如果单靠土的,是绝不可能积攒这么多财富的,他们必然都有经商。”说着两手一摊道:“但年才征收五十万两不到的商税,这个问题如果解掉,我大清更不愁没钱。” “你说的有道理。”乾隆摇头道:“但太不现实…其实十年前朕就想提高商税。可这些大臣们异口同声的反对,说“士农工商”,商在最末。如果对他们多收税,就是提高他们的的位。所以只好搁置,你们说是不是啊?”说着乾隆看着众位官员道,其目的何在不言而喻。
“官员家族里,或多或少都有商铺产,供应着他们在京的花,当然不愿意皇上多收税。”李尘笑道。
李尘说罢话,此时也回头看了一眼众大臣接着道;“当然我李尘也是靠着这些个商铺养着自己,但是我李尘不反对适当的交些商税,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我李尘丝毫不避讳。” “你说的对,这些个东西就是因为没人带头,”乾隆点头道:“朕强施行,却阳奉阴违。阻力重重,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李尘当然知道,乾隆肯定会否定自己前两个说法的,他之所以故意这样说。是为了那最后也是唯一的择,能争取最大的主动。但是李尘却不会做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只听李尘转而又道。 “当然我大清也没有走到哪一步,在李尘看来,不管什么原因,向商人收税,李尘虽然不反对,但是也不赞成,在李尘看来,想要扩展贸易,还有另外一条路要走,那就是海上贸了。别的不说,大家想必也看到法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了?甚至是英国人,这些人钱多。又对我国所产充满仰慕,愿意出高价购入。”李尘图穷匕见道:“所以只有把我国出产卖出去。换回真金白银了。”
“额驸此言过了吧?想我大清物产丰富,还需于他人互通有无吗?”和珅讥笑道。
“和中堂?内务府还有多少银两不用我李尘说罢?”说罢李尘走到和珅身边用只有两个人才听的到的声音道;“前几日内务府和户部账本一同丢失的事情想必和大人知道吧?”
“你...”和珅看着李尘一言不发,目呲尽裂。
李尘又道;“我大清现在四处征战,到处都要银子,黄河、长江河运还是一个问题,所以银子自然是越多越好,虽说我大清物产丰富,可是若是有法子挣得外国银子,充实我国国库又何尝不可?”
“况且现在自我大清海禁之后,鸦片流毒已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深入到我国内地,西方贸易在广东十三行更是肆无忌谈,与那些个商人沟通,私自贩运鸦片,危害我大清子民,所以广东十三行不得不治,而且不仅要治,还要大治。”
“不知额驸所说的?何为大治?何为小治?”朝中一人出来道,李尘转眼看去,却见是永恩。
“回禀王爷,李尘看来,小治乃是想现在一样由广东商人自治,大治,则是由朝廷像两淮盐政一样派遣专门的官员治理,一切归于国有化,禁止商人在两广私自谋利,朝廷海关关税收入乃是朝廷的,任何个人不得染指。”
“额驸口口声声所说,官府管理广东十三行,可是这隔行如隔山,由官府管理,哪有由那些商人管理,我们官府再向那些个商人收取银两更为方便?这样岂不是可以为我大清节省更多的银两吗?”福康安也站出来问道。
“福大人此言差异,商人自古谋利,何谈国家大事?管得朝廷死活?若是把这些的全权交由商人处理?呵呵,以李尘之间,那个时候我大清距离亡国也不远了,而且眼下的当务之急便是收取广东十三行的朝廷自治权,废除广东十三行,成立市舶司同意管理国家对外贸易事物,制定关税,收取税银。”李尘高声道。
李尘一番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