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了,或者再到处求人,反而不美。”
“是。不过父亲大人,良媛这个主意,韦良娣也参与了。”
“韦良娣啊”秋仁杰眼前浮现着去年那个小姑娘看似无心地问自己的,那一句话。道:“我明白了。”
很是无语,自己当时根本就没有想起来,难怪皇后要生气。一个聪明似妖怪的人(段夫庆手下两个蕃子的供词),居然让两个小孩子耍了花招,换自只心里多少地会不平衡的。况且皇后本非善良之辈。但是他想到了另一件事,道:“你以后勿必不能轻视那个韦良娣。”
上官婉儿聪明不要紧,她的出身,注定以后顶多成为殿下的一个宠妃,就象自己两个义女一样。但这个韦月本o一旦有如此智慧,必然影响到后宫,出身高贵,相貌美丽,而且制订了这条计策十分歹毒,可见她的心性。对此秋仁杰并不排斥,东宫之中几女过于柔弱,也需要一个行事果断狠辣的人居中侧应。
“支”
“回去吧,对东宫几位妃嫔说,上官良媛会平安无事。只要伤疤一好,必然返回东宫。”
“支”
“还有,对她们说一声,若是没有错,一段时间后,皇上必然下诏书,让太子殿下回京。”
“是”秋慈惊喜地说道。
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京城,说不定自己生产时,太子就能到达。那才是一个喜讯。
这时候生产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只要难产,一半的机率,母子很有可能同时亡命。然后是孩子的成长,在一两岁时,孩子是虚弱期,同样也是危险期。所以没禄氏回逻些城后,继续隐瞒赞普的死讯力直到孩子确认平安无事,才能将丧信发布。当然,还要与论钦陵有一番交涉,让这个权贵支持。这样才能让儿子,平安地做赞普。
做了赞普,大义就抓在手中。
李威的奏折,也到了长安,李治不在,送信的信使只好追赶,一直追到华州地界,才将车驾追上。将奏折呈上。
听武则天将奏折读完,李治说道:“宣刘相公谨见。”
对妻子依然很生气,没有询问武则天,直接诏刘仁轨进来商议。
刘仁轨到来,李治将奏折递给了刘仁轨,等他看完后,说道:“刘相公,机会难得啊。”
吐蕃都乱成这个样子,此时正是收回青海的机会。虽然说是兵力少,可以将诺曷钵二十多万子民从灵州往青海一迁移,青海那一个伪可汗必败。青海的事彻底解决。
“能下,不妥。”
刘仁轨大惊。还想打啊,太子回不回来了?
并且也不需要打,只要扼守住河涅九曲,不时地依据地形,大军未至,对诸羌或者吐谷浑时不时发起一些进攻。吐蕃大军一到,退据各城堡坚守。让吐蕃困窘,逼使论氏兄弟向赞普系妥协。不是芒松芒赞的儿子为赞普,是太子的儿子做赞普。几年后,做一些配合,帮助那个没禄氏将论氏兄弟铲除,无论没禄氏以后如何做,吐蕃少了论氏兄弟,都不足以为危害。到时候,可以不废一兵一卒就可以将青海拿下来。
打一场战役,还是与强大的吐蕃对撞,容易么?
吐蕃固然劳命伤财,唐朝又好到哪里去。几乎半年全国的税务,这一战就生生打完了。若不是太子背负骂名,将许多羌蕃强行迁到中原做部曲,人口损失同样十分惨重。
但没禄氏这件事不能说,说出,有可能皇后会加以利用。
可还有道理,继续道:“青海乘胜追击,是能做到的。然而在我军围剿之下,许多部族转移到各个山谷,想要完全平定,没有几年时光不可能的。只是一些小动乱,虽说噶尔兄弟一时半会平定不下来,可也要不了两三年。那时候青海还没有平定,吐谷浑又不是昔日的吐谷浑,能动用的兵将很少。吐蕃大军一到,战线拉长,我朝救是不救?救损失会十分惨重,万一再来今天灾**,就是想救都没有那个能力。不救,只能坐看吐蕃人将青海再度夺回。而且这些族民,皆是太子殿下强迫迁到灵州,对我朝又没有好感。一个新的莫贺又会出现。陛下,三思哪。还是听太子的,青海虽然得到对朝廷有好处,但毕竟根源还是在吐蕃。只是不停地压迫,让吐蕃矛盾冲突加剧,才是上策。”
李治还在犹豫不决。
刘仁轨又说道:“陛下,你再想一想,这一次青海我们唐朝赢得多么侥章?若是殿下没有从拜岭突围出去,诸位将士必然前来营救。里外大军会全部覆灭。休说九曲,河谨都能失守。就是突围出去,殿下一旦万一有了不幸,三军沮丧,论钦陵率领大军回头再杀过来,青海将士没有了士气,又如何抵挡?或者论钦陵不对付太子殿下,在赤岭西全力对付李敬玄部,七万大军有可能同样覆灭。没有了七万军队,青海这一战,太子殿下还会溃败。再说虽大胜,可是真正属于吐蕃的士兵,被我朝击毙多少,抓俘多少?精锐还在啊。
这一劝,终于将李治劝说下来。
召集了各个宰相重臣在行宫议事,既然青海暂时平安无事,是不是要召太子回京。这是走一个过场的。是行军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