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奋斗之第三帝国> 第13节 针对元首的暗杀行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节 针对元首的暗杀行动(1 / 3)

1938年初秋,德国借口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受到迫害,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的领土要求,并发出战争威胁。一时间,欧洲上空战争乌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

只懂军事、不问政治的德国将军们惊恐万状,因为当时德国的军事实力像瘸子的屁股——不配套,他们清楚地记得一年前进军奥地利时的狼狈相:德国到奥地利的山间公路上停满了坦克,机组人员满身油污地修理抛锚的坦克。事后古德里安统计,近一半坦克半路上出了故障。

在家哄孙子的贝克抓住时机,立刻四处活动,招兵买马,把统帅部通讯司令菲尔基贝尔、柏林军区司令维茨勒本拉入自己的密谋圈子,并制定了政变计划。这个计划周全、细致,可谓万无一失。还给它起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黑色乐队。

计划设想一旦希特勒下令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贝克为首的密谋集团就立刻起事:菲尔基贝尔将切断全国的通信联系;维茨勒本将占领柏林,逮捕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海德里希等纳粹头子;德国装甲战专家、装甲师师长赫普纳将围歼希特勒的党卫队。在控制了全国的局势后,把希特勒送交法庭审判,宣布希特勒有精神病,不适于担任德国元首。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东风就是英国和法国必须在苏德台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为了确保这一点,卡纳里斯派人秘密前往英国,同英国政界要人会晤,明确告诉英国:“英国政府如果向希特勒让步,就会失去两个重要盟友:德国总参谋部和德国人民。如果你能肯定,一旦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就参战,那么我们就把这个政权推翻。”

贝克、卡纳里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竟然屈尊前往德国城市慕尼黑,同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以及希特勒会晤,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割让苏台德地区。

这个消息如睛空霹雳,把贝克和卡纳里斯一下子打晕了,希特勒兵不血刃占领了苏台德区,他在德国人民中的威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贝克等人像戳了一针的皮球一样泄了气。

德军的辉煌胜利,给希特勒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下士披上了一个“军事天才”、“神机妙算”的光环。纳粹德国万人空巷,举国狂庆德军的胜利。

1940年6月下旬,就在纳粹德国狂欢的时候,“黑色乐队”的密谋分子以安排希特勒巡视巴黎为借口,在巴黎聚会,讨论如何结束纳粹暴政,此时加入了一个新兵,给暮气沉沉的反抗组织注入了年轻血液。

冯?施道芬堡上校加入了“黑色乐队”。施道芬堡出生在德国一个著名的贵族家庭,族谱可以追溯到1262年。他的父亲是德皇威廉二世的枢密大臣,母亲是德国总参谋部的创始人之一、陆军元帅奥古斯都?冯?格奈森瑙伯爵的孙女。他年轻时曾想当大提琴演奏家,可是最后却鬼使神差般地当了兵,进入军官学校。

施道芬堡上校很早就对纳粹深恶痛绝。但是,他加入密谋集团时正值希特勒节节胜利,军事胜利使得一切通过搞掉希特勒来推翻纳粹政权的希望都破灭了,更不用说还想审判希特勒。密谋分子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讨论到刺杀希特勒。贝克和卡纳里斯一直反对这种弑君的极端措施,因为将会违反了德国军队的传统,担心引起内战,为西方国家和苏联控制德国提供机会。

但年轻的施道芬堡坚持杀掉希特勒。密谋分子们没有取得共识。处在巅峰的希特勒在一年后大举入侵苏联。德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在3个星期内就推进了近千公里,抓了上百万苏军俘虏,但几个月后,德军开始背运,对莫斯科的进攻半途而废,不久,日本袭击了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美国对日宣战。

春天年年到人间。1942年的春天,德国元首吉星高照,夺取了列宁格勒,攻占了马尔他,密谋分子们的日子不多了。他们终于取得共识:暗杀希特勒。

形势对他们很有利:元首即将到中央集团军群视察,而中央集团军参谋长和第4集团军作战部长特雷斯考上校是他们的人。这位诡计多端的上校想出了个借刀杀的的把戏,他与主管情报的卡纳里斯把元首的路线透露给了克格勃。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清楚。苏军派出空降兵伏击希特勒,无论是贝克还是特雷斯考上校都认为这次是瓦罐里捉螃蟹——十拿九稳,他们即将改写历史。只是他们忽视了几个细节:一是没想到元首会只身闯入虎穴;二是苏联游击队里有德国外军处的潜伏特工。第三是他们自己:密谋组织最精干的施道芬堡被派往西班牙,对这次行动毫不知情,也侥幸躲过了一劫。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特雷斯考上校算不上是智者。他在没见到元首尸体的情况下,非常自信地向贝克发出行动成功的信号。在德国国内的密谋组织正在调兵遣将时,被戈林、希姆莱和约德尔的国防军和党卫军一网打尽。.

→→→→→→→→

“包克元帅到——”冉妮亚喊叫。包克全身戎装,右手握紧元帅节仗趾高气扬地进来了,他误把鲍斯特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