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挺之是个十分爽快的人,他进得杨家之后,根本不问杨玄珪答不答应的话,将自己为当朝宰相张九龄义子周承业说媒的来意说明白之后,连一杯茶水都没有喝完,就哈哈大笑着离开了。
等严挺之离开之后,杨玄珪看着摆了满满一客厅的各种礼品,嘴里只是不停地念叨着:“这是闹哪样呢?”
一旁的杨玉燕看不下去了,大声说道:“爹爹莫非是老糊涂了么!严左丞这么做,却省了今后你和三叔多费口舌。日后三叔要是抱怨你没跟他商量便将玉瑶姐嫁出去,你就可以把责任全都推到严左丞和张相公身上去,就说当时这两个老家伙压根就是仗势欺人,咱一个小小的长安坊正哪里敢拒绝呢!”
“对呀!还真是这个道理呢。呵呵,我就说么,严左丞怎么今日进门之后压根就不问问我们杨家的意见,看来人家早就帮咱们思虑过了。”杨玄珪一拍自己的脑门,有些感慨地说道。
杨玉燕不管老爹在一边絮叨,非常兴奋地开始清点起满屋子的礼品,越到后来越兴奋,她冲着杨玄珪直叫喊:“哇,这礼物送的真是太称心如意了,每一样都是咱家需要的,每一样都是我喜欢的呢!”
杨玄珪这次没有再装老年痴呆,轻声感叹地说了一句:“真是一个傻丫头啊,这些礼品分明就是你玉瑶姐授意周家二郎置办出来的,你还真以为是严挺之那个老货买的不成?事到如今,还是让这两个孩子抓紧时间把亲定下来再说,万一拖久了恐怕又会出什么幺蛾子。”
当日下午,杨玉燕便喜滋滋地来到客栈向杨玉瑶通报了好消息,杨玉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不过,一天没有嫁于周承业为妻,这位俏佳人还是放心不下,她现在对于包办婚姻实在有些反应过度。
为了让洛阳方面和李林甫这边措手不及,周承业在得了杨家的准信之后,便立即让陈记酒楼备下几桌丰盛的席面,然后又带着五坛烧酒去了一趟张府,缠着老张向长安城内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下了请帖,邀请他们前往陈记酒楼喝自己的定亲酒。
张九龄得了周承业前后十坛极品烧酒,也算是拿了干儿子的手短,实在抹不开一张老脸,只好一笔一划地帮着周承业写起请帖来。
有了老张亲笔署名的请帖,原本稀松平常的一场定亲宴席却在三日之后在陈记酒楼办的风生水起,热闹异常。周承业与杨玉瑶定亲当日,不仅前些时候参加宰相宴的那帮文人名士悉数到场,还有杨玄珪一家人到场,周子谅在御史台的同僚也被请到了场,更让周承业没有想到的是,老张居然将皇帝身边最宠信的大太监高力士也请了过来。
周承业初见这位“千古第一名宦”时,实在是被想象与实际之间的巨大反差给震到了。
在看惯了后世宫装剧的周承业想象中,凡是做太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嗓门尖尖的像个娘们,第二个特点就是长的贼头贼脑,还有些唯利是图,第三个特点就是为人特别尖酸刻薄,喜欢睚眦必报。
然而,当他见到高力士的时候,才知道很多所谓的历史全他妈的是骗人的鬼话。
高力士不仅身高超过了一米七五,而且长的仪表堂堂,单就风度而论,居然不输于张九龄多少。他的嗓音洪亮而中气十足,见到周承业和其他官吏时也是十分的和善,一点架子都没有。最让周承业震惊的是,老高本人在诗词歌赋方面竟然是位大行家,跟一群文人同坐一桌时,居然高谈阔论,丝毫不落下乘。
周承业此时的身高也不过一米七而已,在年轻男子中已经算得上高个子,可是站在高力士身前时,就明显矮了一截,这让周二郎心里十分的憋屈。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是潘州刺史冯君衡之子,出身书香世家,只因为家道中落,这才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后来受到女皇武则天的赏识。老高帮助李隆基平定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一直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
史书记载高力士此人颇有度量、文武双全、时行善事,一生忠心侍奉玄宗,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因此深受皇帝的信任,在文臣武将之中也有着很高的威望。
若非高力士人品出众,在朝中很有威望,以张九龄的凛凛风骨,又怎么会邀请高力士出席这种比较私人的宴请呢。
对于义父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高力士请来,周承业心中十分的感激。尽管老张一直希望周承业走科举入仕的道路,但还是尊重了他准备以门荫入仕的选择,将皇帝身边最为信任的人给请了过来,给周承业创造了一个极为便利的条件。
只要周承业能够交好高力士,就等于是早早地进入了李隆基的眼中,今后想要门荫那还不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么?
实际上,高力士也是个十分谨慎低调的人,轻易不会参与到朝中大臣的宴请之中。这一次,当他知道让老张出面的竟然是最近在长安风头正盛的“问题少年”周承业时,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九龄的邀请,兴高采烈地来了陈记酒楼。
周承业凭借自己的诗文已经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