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皇帝指明要刑部负责审讯抓捕,左右金吾卫充当王牌打手,这次长安城少不得来一番大动作。
别看金吾卫那帮老爷兵们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可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大家就得赶紧动起来玩真格的,否则到时候不等皇帝责怪,几位宰相和御史台的文官们就会让他们狠狠的喝上一壶,甚至于丢官罢爵。
刑部的官员也不敢疏忽大意,虽然这次皇帝点名出来的只是一位刑部侍郎,那是给刑部尚书留了几分面子。如果不是刑部这帮老爷们觉得长安地下的城狐社鼠掀不起风浪,平日里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全丢给了长安和万年两县那帮捕头和快手们,何至于让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一群见不得光的阿猫阿狗们,小打小闹一番也就算了,现在竟然连监察御史的主意都敢打,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李林甫见皇帝已经下了命令,也不多嘴,只是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事情。
今日早朝,皇帝一开始是心情平静,到了中间的时候十分愉悦,可到了后面却又发起火来。让皇帝高兴的事情,是李林甫和他手下做的;让皇帝闹心的事情,是严挺之带头,张九龄鼓动着搞出来的。
别看最后皇帝听从了张九龄的建议,但他心里总是会觉得别扭和不舒服。为啥李林甫总能让朕龙颜大悦,可你张九龄总是给我添堵呢?
昨日夜里,李林甫便与吉温推测了今日之事,并且想了应对的策略。既然胡大那群人如今已经成了累赘和负担,李林甫便十分果断地与其断掉联系,那怕是将胡大这伙人全都牺牲掉,他也不会将自己牵扯出来。\/\/首发\/\/
在李林甫看来,想要整垮张九龄,那就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小火慢炖着一点一点地摧毁他留在皇帝心目中的完美形象,直到最后让皇帝讨厌和憎恶他,不再信任他。这样的过程虽然会漫长一些,但却可以一劳永逸地整倒张九龄,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事实上,李林甫日后确实得逞了,一次性地将张九龄赶出了朝堂,撵出了长安,让这位大唐第一风度男贬官荆州,最终郁郁而逝。
一脸不高兴的皇帝离开了紫宸殿,张九龄等人则前往政事堂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政事堂便是大唐唐宰相们议事的地方,为常设机构,就在大明宫内,专门协助皇帝统治帝国。
唐初政事堂设于门下省。最初,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只是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即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后来,皇帝又允许其他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中宗即位之后,将政事堂移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皇帝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但朝中官员在平时还是习惯于用政事堂的称呼来指宰相们办公的地方。在政事堂的后面分列有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专门根据宰相们的指示分理众事,供职者称为堂后官,其地位也极为重要。
在政事堂办公的数位宰相中,设有秉笔宰相一名,谓之“执政笔”,在处理中书门下日常事务方面具有相当的职权。如今这政事堂的执政笔,便是张九龄。
今日的政事堂会议,因为裴耀卿不在长安,只有三人参加。其中张九龄为主导,李林甫为副,另外还有尚书左仆射也在场。
不等张九龄开口,李林甫便主动说道:“张相今日所提之事,实在是十分及时,这长安城内的不法之徒是该好好清理一番。”
如果不知道李林甫的为人,那么看到他此时一脸愤慨的样子,就会以为他心中一定是非常赞同和拥护张九龄的意见。然而,谁又知道此时的李林甫心中想的是如何尽快解决掉被抓进刑部大牢之中的“夜猫”,以及那群混混。
李林甫不动声色地说道:“我让刑礼房最近盯着刑部和长安、万年两县,一定要把长安城内恶贯满盈的头头脑脑全都擒获,还长安百姓一个安宁清净的长安城。”
李林甫一脸敬佩地说道:“张相做事从来认真,这次亲自过问此事,一定会令圣上和百姓满意!”
皇帝一声令下,政事堂这边很快就制定出详细可行的计划,然后由刑礼房的官员们向相关机构送去文案,随后一场“严打风暴”便在长安城内迅速掀起。
虽然长安和万年两县县衙之中有不少捕头和快手私下里与城中的不法之徒暗中勾勾搭搭,但在得知皇帝亲自过问此事之后,一个个还是十分卖力,将平日里与自己不熟悉的混混们来了个一锅烩。
最令两县县尉头痛的是,这次的严打活动,刑部那边直接派人参与到县衙这边的行动,而且将东西两县的捕头和快手们相互对调,这样一来,大家想要徇私枉法、通风报信,都会变得十分困难。
更为夸张的是,左右金吾卫的两位将军,想借着此次严打为契机进行一场练兵活动,所以只需要出动一千士兵的抓捕任务,硬是派出了三千精锐。
如果只是安排到这里便算完事的话,那就显不出张九龄的手段来。他深知长安城中的地痞混混油滑机警,一遇风吹草动便会分散开来隐藏到地下,使得官府的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