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大将军,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啊,这个岳彦绝对不是一般人,我刚才故意装醉,用言语试探了岳彦,他……”
何进不耐烦的道:“好了好了,岳彦岳彦你就知道岳彦。对我而言,岳彦就是张让的一条狗,只要主人死了,那么这条狗就可以任人宰杀了。还是说一下你的计划准备的怎么样了吧?”
袁绍见何进如此,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生怕激怒了何进。毕竟他以后还要多多仰仗着何进呢。
虽然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且年纪也比袁术大,但袁绍的母亲是一个丫鬟,是袁逢酒后犯下的一个错误。
在袁绍出生之后,袁逢的夫人就百般折磨着袁绍母子,恰恰袁逢也不怎么待见这对母子,最后袁绍的母亲不堪忍受袁夫人的折磨,投河自尽。
袁绍的奶奶得知此事后,痛斥了袁夫人,正好袁逢的哥哥袁成膝下无子,她见袁逢又不待见这个儿子,便由她做主,将袁绍过继给了袁成。
袁成体弱多病,自从认袁绍为子后,就一直视为己出。
但因为袁成家贫,袁绍并没有因此而享受到贵公子的待遇。
袁成一直悉心教导袁绍,加上袁绍自己也很要强,埋头苦读,苦练武艺,为人低调,广结朋友,逐渐在京城之中竖立了很好的人缘,许多人甚至甘愿为其舍去性命。
而袁术虽然含着金钥匙出身,但从小就不学无术,文不成,武不就,并养成了一身公子哥的气息,经常寻衅滋事,给袁家惹了不少麻烦。
于是,袁氏宗族的成员,都喜欢和文韬武略的袁绍来往,就连袁绍的亲生父亲袁逢,也对袁绍有所改观。在袁绍十八岁时,在袁逢的推荐下,袁绍这才正式出仕,成为了濮阳县的县长。
但好景不长,因为袁绍的继母过世,袁绍辞官回家服丧,接着袁成也过世了,袁绍接着又继续服丧,前后共计六年。
他继承了袁成的家业,又得到叔、伯乃至亲生父亲的一些资助,得以在京城立足。但这六年之中,袁绍并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在广结朋友,只要朋友遇到什么难处,他就会伸手相助,成为了有名的及时雨。
服丧完毕之后,公卿都争相聘用袁绍为谋士,而此时东汉王朝的统治日趋黑暗,宦官专政的局面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
袁绍看清时局,果断的拒绝了公卿的聘用,隐居在京城之中,并开设了一间茶肆,取名群英楼,专门定下“非海内知名人士不得入楼”的奇怪规定。
他虽然自称隐居,表面上不接待宾客,可实际上却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
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这些人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并设法营救出许多党人及其党人的亲朋好友。
而在袁绍的这群密友之中,来自南阳的许攸,谯郡的曹操,都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是袁绍这个小团体中的主要负责人。三人更是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并私下广揽名士。
但经过几年的时间,袁绍最终发现,如果不掌握了朝廷的大权,根本无法跟宦官相抗衡,于是便暗中寻找可以利用的人,而这个时候,刚刚出任河南尹的国舅何进就进入了他的视野当中。
从此后,袁绍便主动联络何进,二人一拍即合,袁绍更成为了何进的智囊。
可是,许攸、曹操并不看好何进,在劝解袁绍无效后,曹操果断的退出了这个政治团体,也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自娱自乐。而许攸则在袁绍的劝说下留了下来,成为了袁绍的智囊。
往事历历在目,袁绍似乎也觉得当初选错了人,但既然已经选择了何进,他就必须一直走下去,直到完成诛杀宦官的重大使命为止。
袁绍此时听到何进提起计划二字,便抱拳道:“大将军放心,计划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展开行动。就看大将军是不是真的要诛杀十常侍了!”
何进道:“杀!一定要杀!但是现阶段并不是时候,张角领导的太平道聚众图谋造反,朝廷正忙着对付这件事呢,等平定了造反的太平道,再诛杀十常侍不迟。”
袁绍忙道:“大将军,何不先诛杀十常侍,再平定太平道?”
“这个……十常侍的势力错综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连根拔起的,还是再等等吧。”
袁绍力荐道:“大将军,只要十常侍一死,其势力就会顷刻崩塌,何况大将军有军队在手,何惧十常侍?”
“可是,如今军队还没有进行交接,仍然握在蹇硕手中。本初,这件事还是从长计议吧,等平定了太平道造反的事情,再实施计划不迟!满堂宾客还在大厅内等着我呢,我先走了,你自己到客房去休息休息,晚上的时候,我们再慢慢商量这件事。”
话音一落,何进转身便走。
一直在偷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