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北海城周围是一片尸山血海,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令人几欲作呕。
两万多头裹黄巾的人都缴械投降,十人为一队,被官军全部用绳索绑着双手,串成了一串,全部赶到一个地方,严密看护。
“骠骑将军岳”的大纛迎着晚风飘展,官军的军官从四面八方赶来,逐渐向矗立在大纛下面的岳彦靠拢,不一会儿功夫,这面大纛下面已经是聚集了许多人。
“末将参见将军!”众人异口同声的拱手道。
岳彦骑在马背上,扫视了一眼众人,卢植、鲍鸿、华雄、张郃、曹操、关羽、张飞、曹仁、曹洪、沈豹、管亥、周仓、陈到、高览、朱儁、孙坚、廖化等人都在这里,都是熟悉的面孔,唯独有两个人他不认识,一个身穿官服,一个满身是血。
身穿官服之人,岳彦不必猜测,就知道此人是青州刺史龚景,但那个满身是血的人,却身高八尺有余,剑眉星目,体格健壮,手里持着一杆大戟,腰间挂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岳彦注意到,那个人头正是黄巾首领张牛角。
他径直走到这个满身是血的人面前,拱手道:“敢问壮士,腰中拴着的人头可是贼首张牛角?”
“正是。”这满身是血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史慈。
卢植急忙走到岳彦身边,对岳彦道:“骠骑将军,此人名叫太史慈,东莱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刚才将军的大军未到时,太史慈凭借一己之力,冲锋陷阵,黄巾军无人敢挡,不仅如此,他还在万军之中亲手斩杀了张牛角,此等勇猛之士,将军何不收纳为将,为国效力,以后必然会成为将军的左膀右臂。”
岳彦听后,仔细的审视了一番太史慈,但见太史慈不过十七八岁,正是青春年华之际。他熟悉三国历史,自然知道太史慈是一员猛将了。他二话不说,当即哈哈大笑了起来,朗声道:“如此勇士,如果我不用之,那么我就是一个蠢材。太史慈,你可愿意到我帐下听用,为国效力吗?”
太史慈本来就是要来投靠岳彦的,听到岳彦的这番话,喜笑颜开,当即拱手道:“求之不得!”
“好好好,从今以后,我岳彦的帐下,又多了一员猛将了!”岳彦开心的道。
一行人在这里一阵寒暄,随后便进入了北海城,把酒言欢,庆祝胜利。
南阳、颍川、青州等地的黄巾军相继被平定,其余各地的小股黄巾军势力望风而降,至此,浩浩荡荡造反的黄巾军历时三个多月,被官军悉数平定。
六月初十,岳彦率领大军,从青州开始返回京城,原先滞留在冀州的幕僚,仍然留在冀州为官,为以后打下基础。
六月十五,岳彦率领大军抵达陈留,朝廷圣旨颁布,以岳彦平定黄巾军功劳最大,授封为骠骑大将军,又从武安侯变成了武侯,食邑冀州万户。
皇甫嵩、朱儁、卢植三人因为平定黄巾军也有功劳,分别擢升为左将军、右将军、以及后将军,封为乡侯。
除此之外,在岳彦在捷报中的举荐之下,曹操被封为谏议大夫,孙坚、太史慈、关羽、张飞、张郃、高览、陈到、曹仁、曹洪等人分别受封为校尉,原先跟随岳彦在冀州平定黄巾军的属将,再次获得殊荣,分别加官一等,鲍鸿、华雄为中郎将,杨速、沈豹、卓立为杂号将军,管亥、周仓、廖化都封为校尉。
而远在冀州的人,也都正式获得朝廷的认可,成为各郡太守,并在岳彦的举荐之下,让沮授暂代冀州牧之职,代替岳彦管理冀州。
这一系列的封赏中,有人欢喜,有人忧愁,远在阳翟的刘备,获悉这个消息,实在是懊悔异常,自己的两个结拜兄弟都获得了校尉头衔,而他却仍旧是一个白身,只得到了些许钱财上的封赏。
岳彦带着大军,凯旋而归,一路上行军较为缓慢,一面安抚所过之地的百姓,一面罢免不合格的官吏,所采取的各种战后恢复的举措,都获得了民心的肯定。一路上百姓大多都是夹道欢迎。
到了六月底,岳彦正式回到京城,在京城的东门外,聚集了很多很多的人,何太后带领着新登基的皇帝,率领三公九卿以及文武百官在城门外等候,当看到岳彦到来的时候,众人的脸上都是一阵喜悦,凝视着远道而来的英雄,喜笑颜开。
但唯有一人却一脸铁青,面带阴郁之色。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将军何进。
何进虽然身为当朝的大将军,掌管天下兵马,但如今凡事都取决于三公九卿组成的内阁,他不便于干涉朝政,而且想要调兵遣将,还需要上奏朝廷,内阁成员同意后,方可行动。这样一来,极大的约束了他的行动力。
当他看到岳彦风风光光的凯旋而归时,心中的怒气便油然而生,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嫉妒和恨意。如今岳彦是骠骑大将军,虽然只是在骠骑将军中加了一个字,但这一个字的份量举足轻重,足以和他相抗衡。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岳彦就几乎可以和他平起平坐了。
岳彦骑着高头大马,身披烂银铠甲,戴着一顶银色的头盔,整个人彰显着飒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