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背景啊。若对方身份低下,当面问了未免过分,但心中好奇,还是有的。
于和中倒是略微有些复杂地摇了摇头:“老实说,小弟也不是很清楚,在江宁之时,就看得不甚清楚。不过,他入赘身份,确是真的。”
一旦有入赘这样的身份,便粘不到功名利禄,如今于和中已入户部当差,虽是刀笔小吏,但也颇有前途,陈思丰地位则更高些,他已经在汴梁附近一处县衙任了几年八品主薄,如今正为升迁奔走。既然确定这事,宁毅在两人眼中的形象便有些类似于乡下来的穷亲戚,没什么可比姓,反倒亲切起来。
“倒是听师师说,他是江宁第一才子,那几首诗词我也看了,委实令人叹服,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清楚,只是单凭江宁所见,这宁兄弟举止,与一般文人才子,确实大有不同。不参加诗会,要说诗作……也来得有些奇怪,当地确有他的诗词为道士所吟的说法,我未曾深究,还是不清楚了。只是师师那边,陈兄也知道,她一贯与人为善,因宁兄弟而来的说词,真假与否,其实也难说得紧……”
于和中说起这个,陈思丰也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他们当然是最清楚的。李师师虽然不至于把人捧杀,但对于朋友,向来宽容,类似于和中陈思丰,若有五分才华,在她那儿大概总得夸到七分才行,只是又注意着不让他们太出风头因此出糗。对于她口中那些关于宁毅的说法,与其说真真切切,不如说李师师愿意相信它真真切切。
陈思丰笑了笑:“不过这些事情,倒也与我们无关了,这宁兄弟看来,交个朋友,总是无妨。”
于和中倒也点头:“老实说,他自那几首词出来以后,最近一年多,未曾听说有任何诗词出世……不过,真假那又如何,看来他也未曾想过要以此事到处张扬。我倒是听说,商贾之家为了面子,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我估计这事情未必好说……宁毅他小时候,你我也见过了,呵呵,还记得吧,他整天就是读书,此时看来,样貌风采,倒是大有不同了……若是真的,也不出奇嘛……”
“便是如此。我看也不一定是假的。”
心中对宁毅已经有几分亲切感,想要与人为善,因此彼此说起来,倒也并不难听。两人本是托词如厕,从那边走开,既然有些悄悄话说,就朝着前方去绕了半圈,临近正门时,却听得外面稍稍有些喧闹,两人出去看了看,只见喧闹来自于隔壁的那处别苑,看来也是要办一场聚会。正准确回去,却见不远处道路边的一辆马车旁,有一名华服男子正朝这边望过来,那男子二十五六岁的模样,颌下留了一小撮胡须,目光和气,气质也颇为沉稳,拿着一把折扇,笑着走过来了。
“于兄、陈兄,真巧。”
这人并非官员,但必是富贵子弟,于和中与陈思丰二人对他却没有太多印象,那人随后倒也做了自我介绍:“在下董小渊,年前重阳诗会,与两位曾有过一面之缘。”
他并未介绍自己的家世背景,但这样一说,于和中与陈思丰自然也知道该如何应对,彼此幸会一阵,笑着问起对方是否也要在隔壁办聚会。那董小渊摇头道:“是有人要来,只是却并非在下所办。”他压低了声音,“冒昧问一句,师师大家可在里面?”
于和中微微愕然,陈思丰则皱起了眉头。待随后于和中说出了肯定的回答,董小渊目光凝重,同时露出了“大家都明白”的那种神态:“不瞒二位,怕是师师姑娘到这边与诸位好友相见,被透了风声出去,然后不知为何,让人误解了……”
他将随后的事情大概说完,笑着拱了拱手:“其实,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大家心中有数,便没什么了……在下在城中尚有要事,先告辞了,请两位代我向师师姑娘问个好。”
于和中与陈思丰对视苦笑,随后拱手与对方告别,目送那董小渊上了马车,远远离去。
这种事情,对于他们,对于师师,都确实不是第一次见到和遇上了,真是有些无奈,不过……倒也确实没有太多需要紧张的。相信不久之后,便化解了吧……*****************于和中与陈思丰心中是那样想的,董小渊心中自然也是如此认定。通风报信之后,他便坐着马车返城,无论如何,都已经卖了李师师一个人情,以后在矾楼遇上,说不定自己还能被青睐一二,得个好。如此想着,行出不远,便有几辆马车与他擦身而过,他好奇地看了看,随后微微一愣。
这边风景不错,几个庄子连成一片,房舍点缀其间,是一个村子的格局,周围则是环绕村庄的林木,他的那几个朋友,自然是在路上迎人。就这样到得村口树林的尽出,他停下马车,与树荫下一个朋友打了招呼,对方倒是有些奇怪:“小渊,你去哪里啊?”
“小弟还想问问你们呢,你们邀了些什么人啊?”
“那就不太清楚了,时间有些赶,能请的都请了一下,哪些人能来就不知道了。刚才过去的是怀明侯爷的三小姐吧……接下来还有崇王府的晴郡主,方文扬,隽文社的几位老人家,哦,还有最近名声鹊起的《王道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