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县令最高也就是七品官了,差距很是大呢。
王全泰的三个弟弟也都不说话了,那么多大人物,都是读书人呢,都比自己哥哥的学问要高的,可是他们一个个的都说哥哥做的对,那么这个事情可能就是哥哥做的对了,自然是要听的。
至于他们一个个盼望的按个职位,却没有因为哥哥没有娶他们家里的闺女而没有的,他们都还是如愿以偿的到了城市里,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不过却感觉远不如在家里的时候过的自在,对于弟弟们的生活,王全泰知道都是自己的原因,不过弟弟们也都不是欺男霸女的人,让他们出去锻炼一下也是好的,王全泰自己没有因为外面的事情改编自己,还是继续的在家里老实的读书写字,等待着下次考试的到来,下一次才是自己真正的成功呢,现在只是开始就是了。
很多人都是这个时候迷失了自己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个县城会有好几个举人,但是一个行省才有那么几个进士的原因了,很多人都能感觉的到,现在他们的日子已经是过的非常的不错了,那种苦读的日子太枯燥乏味了,有了更多的享受了为什么还要去拼搏呢,如果王全泰想要在一个县城内过的舒坦的话,他现在基本上也就可以了,每年几百两银子的收入,要是不想继续前进的话,可以开一个书馆,专门给有钱人家里的孩子上课,这每年上千银子也是可以的,再不断的跟省城的一些达官贵人们来往,这以后就算是出了什么事情也可以的,这估计就是那些停滞不前的那些人的想法了,王全泰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所以他在继续努力着。
三年后王全泰在几千名举人当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他们所在的这个行省今年的进士头名,当初给王全泰投资的那些人都乐了。而那三家想要跟王全泰结亲的家里人可是悔死了,当初的时候是不是自己跑的勤快一点,能好好的把自己家里嫡出的女儿给拿出来的话,是不是这进士老爷就是自己家里的女婿了呢。要知道这进士可是社会地位很高的,就算是总督府巡抚衙门那都是可以进去的,他们现在就相当于是七品的官绅了,按照朝廷的定例。每年都可以拿2000两银子的年俸的,这已经是县令一年薪水的一半了,当然了他们就是没有县令其他的灰色收入了,可很多的县令都不是读书人出身的,很多人都是靠着其他的旁门左道出来的,他们这些读书人出来的可是在京城那里挂了号的,帝国对于靠本事和靠家里出来的官员们可都是两种待遇的,这些靠本事吃饭的人,你想要把他们给弄下去。那都是需要硬性的证据的。尤其是王全泰这种的第一名。估计行省的总督都是关注的,怎么可能会胡来呢,所以基本上都是巴结的。
王全泰的三个弟弟这个时候也高兴了。因为他们都还没结婚,他们就算是想巴结王全泰可也不会让自己家里的嫡出的闺女去给王全泰当小妾的。可要是庶出的女儿呢?送过去估计王全泰连看都不看,这个时候他们就看上了王全泰家里的三个弟弟了,富商家里的庶出女儿跟进士老爷的弟弟,这也算是门当户对的,几个弟弟都傻眼了,原来当年的时候大哥不要这样的亲事,他们三年后到了结婚年纪的时候竟然有了这样的待遇,王全泰的老子可算是高兴了,一般的庄稼人有四个儿子,那可真是愁死了,别的不说,就说这些儿子们的结婚就得把自己的老骨头给卖了,现在自己什么都不需要操心了,真是有一个读书的儿子好过其他三个种地的儿子啊。
考上进士以后,王全泰有三种不同的选择,要么参加一年的培训以后就可以等着其他的县令出缺了,就可以到外地当官去了,这慢慢的三年一任,慢慢的熬出身就是了,几十年以后总归是可以混到总督的位子上的,这样的事情也是有很多的,县令是正七品,总督是正二品,这中间十个档次,按照东帝国朝廷的要求,只有三年评比优异的才可以升迁,这优异可不是年年都有的,最多也就是几年获得一次就是了,所以说五十年能到总督的位子算是差不多了,大多数的人基本上都是选择的这个,因为可以好好的尝一下有权利的好处了,下面百事万人呢。
第二种就是选择进入大户人家充当幕僚了,就好像是总督府一样,就有三十多个幕僚的,他们都负责自己手里的一块,一个行省上亿的人,总督不可能会关注那么多的,所以总督府里的幕僚就开始帮助总督管理这样那样的事情了,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让他们出出主意而已,可是随着后来总督也需要休息,这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是他们的了,总督每年给他们的俸禄都是过万两银子的,他们的日子也是过的很好的,除了没有朝廷上的那个称呼,他们可是比一般的县令要好很多了,当总督要调走的时候,一部分会跟着总督继续的走的,但是另外一部分年纪大的,或者说身体不好的,也会选择留下的,总督一般都会给他们安排好的,这至少都要比县令的位子高了,不能让人家白白的在这里混的,所以说他们的日子也是不错的,就算是现在出来当官了,也要比那些直接混县令的人日子过的要好的,毕竟他们的人脉关系在这里呢,那总督要是高升上去的话,这里的人多少的都要给面子的,当然了,也有那倒霉的,总督被罢官了,他们的进